文件名称 |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石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 年)》的通知 | 文件类型 | 黄政办发 |
---|---|---|---|
发文单位 |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文字号 | 黄政办发〔2025〕12 号 |
发文日期 | 2025-04-30 09:45:37 | 发布日期 | 2025-04-30 09:45:37 |
效力状态 | 有效 | 主题分类 | 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 |
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市政府各部门:
《黄石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 年)》已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 年 4 月 30 日
黄石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25—2030 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体育局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省体育局 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加快发展我省户外运动产业的实施意见》,充分挖掘全市自然地域资源,大力发展户外运动项目,积极探索绿色、创新的户外运动发展模式,构建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激发体育市场活力,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到2030年,将黄石打造成湖北省的户外运动重要目的地,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逐步显现,基本形成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产品与服务特色鲜明,业态与模式持续创新的产业体系。通过打造一批优质户外营地,举办一系列高水平户外运动赛事,加大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和服务供给,广泛带动群众参与。
二、行动计划
(一)优化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环境
1.推动自然资源有序开放。坚持依法依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结合本土民族文化风俗,推动自然资源有序开放,丰富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供给,支持在有条件的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内开展户外运动项目,夯实活动阵
地,保障户外运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2.优化户外运动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黄石山水资源优势,完善水陆空体育产业布局,重点打造父子山、熊家境、东方山、黄荆山、大众山、磁湖、大冶湖、仙岛湖等健身休闲产业带和健身休闲集聚区。支持各县(市、区)开展登山、徒步、露营、越野跑等户外运动赛事活动。培育户外运动企业,将户外运动产业纳入黄石体育发展规划统筹布局,促进全市户外运动产业布局特色化、均衡化发展。
(二)丰富户外运动产品供给
1.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按照“点—线—面”立体、多元的户外场地设施建设体系,推动建设一批山地户外营地、登山健身步道、徒步道、骑行道等户外运动场地。加大对体育公园户外运动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绿道、步道等线性资源,串联各类户外运动项目,打造户外运动主题集聚区域和体育旅游 目的地。推进“体育+旅游+N”发展模式,加快拟开放的户外运动型景区、景点、线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户外运动场地设施供给,做到完善一个、开放一个。
2.打造户外运动精品线路。支持各县(市、区)结合本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推进体旅融合,打造户外运动精品线路。充分发挥黄石东方山景区、阳新仙岛湖景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等资源禀赋,拓展特色体育项目和主题赛事活动,打造集健身娱乐、运动休闲、竞赛表演为一体的户外运动精品线路。
3.建立户外运动赛事活动体系。围绕黄石市丰富的山水资源,加强体育赛事战略规划,逐步建立以专业性赛事为基础、群众性业余赛事为主体、商业性赛事为补充的户外运动赛事活动体系。充分利用大冶湖、磁湖等湖泊资源,重点引进国内外帆船、龙舟等户外品牌赛事落户黄石,满足群众对高水平赛事的观赏消费需求,着力提升黄石半程马拉松赛、黄石城市户外定向挑战赛等本土赛事品质,提高赛事市场化水平。努力培育本土自主IP 赛事,积极打造拥有自主赛事知识产权的品牌赛事活动,形成品牌效应,引领黄石市户外赛事发展。
4.创新户外运动消费新场景。推进户外运动消费场景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商业区开设户外运动特色街区,推动科技赋能户外运动产业,开发智能监测、模拟运动等创新产品和服务,积极探索培育更多友好型户外运动消费新业态。
5.激发户外运动消费潜力。引导和支持各县(市、区)开展 融合文体旅等多业态的消费季、消费月活动,营造户外运动消费氛围。通过投放促销广告、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等方式,激发群众户外运动消费热情。增加户外运动服务产品和衍生产品供给,拓展户外运动产业领域,带动文化、旅游、商业等综合消费。
(三)推动户外运动产业结构优化
1.培育户外运动产业市场主体。围绕户外运动产品设计、场地建设、运营管理、装备制造等产业门类,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
竞争实力的户外运动企业。建立户外运动产业链图谱,引进国际国内知名户外运动相关企业,壮大户外运动产业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户外运动协会、俱乐部行业管理作用,引导中小微户外运动企业有序发展。
2.加快户外运动用品制造业增产扩能。培育引领体育用品智能制造的骨干企业和创新团队,加大体育用品制造业科技创新力度,支持可穿戴运动设备、智能运动装备等户外运动设施设备制造业的研发与制造。鼓励体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创建体育用品研发制造中心,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黄石市户外运动用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实施生产线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智能技术与装备,开发和生产智能体育产品。推动运动装备器材的研发与制造向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专业化发展。
3.加强户外运动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户外运动产业与旅游、教育、康养、文化行业深度融合,以徒步、骑行、漂流等项目串联景区景点,培育户外运动体旅场景。加大户外运动教育培训服务,宣传普及户外项目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开展户外运动健康干预、康复疗养,丰富运动康养业态。推进户外运动文创产品开发,打造地区户外运动文化主题。
(四)强化户外运动服务支持
1.推进户外运动专业化服务提质增效。完善以户外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核心,多种业态共同发展、量质齐升的户外运动服
务业体系。推进各级户外运动协会组织、俱乐部、村级户外服务合作社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协会组织、俱乐部在人才队伍建设、活动组织、品牌营造等方面的作用。
2.加强户外运动技能培训。鼓励和支持各级户外运动协会、 俱乐部开展户外运动技能培训与指导,推广社会体育指导员与户外项目领队资格认证。发挥户外运动达人、户外运动明星等名人效应,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如户外传媒、品牌建设、新媒体运动等,创新户外运动技能普及推广手段,不断提高户外运动爱好者技能水平。
3.推动户外运动产业试点县先行先试。评选户外运动产业试点,支持户外运动产业试点县(市、区)发展,打造地区特色户外运动产业生态,创新探索户外项目产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和保障措施,形成可推广复制的模式。对市场认可度高、综合效益好的优秀项目(单位、营地)进行推广,培育一批优质户外运动典型项目,推动户外运动消费试点县(市、区)建设,引领产业发展。
(五)加强户外运动安全及标准化建设
1.加强户外运动安全防控。建立完善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细化明确各类户外运动项目风险等级,实施分级管理。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强化户外运动项目属地安全监管,提升各类风险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制定包括医疗、救援、消防等在内的安全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预案,设立活动“熔断”机制。推动相关主体依法购买体育意外伤害等保险,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2.强化户外运动救援体系建设。构建专业救援网络,支持各县(市、区)探索成立户外救援专业队伍,加强与安全救援管理部门和专业机构的协同合作,形成高效管理救援机制。培养专业救援人才,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援培训,提升救援队伍专业水平和户外运动参与自救能力。优化安全救援流程,不断完善户外运动场景救援标识,加强预警控制和救援演练。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利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和定位终端设备,实现户外运动场景内容参与人员和救援人员全时段联络,加大救援点位覆盖建设,不断提升救援指挥调度效率,优化救援策略。
3.建立户外运动产业统计制度与标准体系。建立户外运动产业统计调查工作机制,加强区域行业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研判,构建数据共享平台,为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撑,提升行业决策效率。加强户外运动标准化建设,结合户外运动发展实际需求,积极制定行业标准,引领户外运动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统筹协调,建立由市政府分管体育的市领导任组长,市发改委、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牵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文旅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城管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统计局、市税务局等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鼓励各县(市、
区)制定户外运动产业规划,研究出台支持政策,将户外运动产业融入地方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加强对户外运动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发挥好规划引领、政策支持、资源对接、项目落地、信息公开等方面的作用。
(二)加大政策支持
切实落实国家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各类税费优惠政策,鼓励各县(市、区)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户外运动产业化发展。在符合国土空间等相关规划、不破坏自然生态的前提下,鼓励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荒山、荒地、荒滩及石漠化土地发展户外运动产业。鼓励利用城市空间培育户外运动项目孵化基地,开展户外运动技能培训和户外运动项目,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成效作为体育强市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支持户外运动项目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文旅融合项目建设与运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拓宽对户外运动行业参与主体的信贷投放,加大信用担保机构对户外运动企业和项目的担保力度。
(三)强化监督管理
落实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要求和标准,不逾越生态保护红线,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合法合规利用自然资源支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支持各县(市、区)根据实际发展需求,依法依规开展户外运动资源调查和风险评估,建立透明规范、平等竞争、运行有序的户外运动市场环境。加强对户外运动产品质量监测及日常监督,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四)加强宣传引导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运动宣传活动,与旅游发展同部署、同宣传,传播户外运动理念,培育户外运动文化,提升户外运动知名度、传播率,彰显体育多元价值,倡导积极健康、低碳环保的户外运动生活方式,创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