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县市区动态

阳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破冰破局”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2-04-01

分享:

全县89家国有企业,已经划转81家,划转率超90%,这一成效来之不易。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剩下的8家必须提前完成!”3月31日,阳新县财政局国资改革发展股负责人柯锦木的话语掷地有声。

为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阳新县从上到下扭紧“发条”,从条件成熟的企业先行划转。该县已划转移交账面资产109.08亿元,国企改革实现“破冰破局”。

制定实施方案 探索阳新模式

去年10月,为做强、做优、做大县属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助力阳新经济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探索符合阳新实际的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发展新模式,阳新县制定了《阳新县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成立了国企改革领导小组。

《方案》明确指出,到2022年,阳新县出资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力争突破400亿元,主业优势更突出,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

为此,阳新县加强对国有企业的领导,阳新县委牵头制定县企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加强县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对敢于负责担当,实绩突出的企业领导人员给予更大力度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目前,我们推进的国有企业负责人‘年薪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年薪制’明确对企业负责人既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鞭策。”阳新县财政局国资改革发展股工作人员介绍说。

在推动企业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上,阳新县采取资产重组、股权合作、资产量化、无偿划转等方式,将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大对亏损企业的治理力度,积极“处僵治困”,清理退出不具备优势的非主营业务和低效资产。

《方案》实施以来,阳新已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破产改制名存实亡的企业由主管部门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局强行注销9家、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政企分工、改制后脱钩、有偿划转各平台公司已基本完成、整合县内国有企业,优化平台公司4家等。

企业划转超90% 资本结构优化升级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工作重点是平台公司的整合及国有企业的划转。

“去年10月份,县里同步印发了《阳新县整合优化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打造三大产业龙头企业,我们就开始着手整合重组优化平台公司。”阳新县财政局副局长石显国说。

紧接着,阳新县以原县城投公司为基础,将原县房投公司整体并入,成立了阳新县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城发);以原县交投公司为基础,将原县矿投公司整体并入,成立了阳新县交通建设有限公司(交建);以原县农投公司为基础,将农业林业渔业、新能源、农田水利建设、冷链仓储等产业资产整体并入,成立阳新县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农发)。

目前,阳新县已形成城发、交建、农发、担保公司4家平台公司,通过深化改革整合优化和转型发展,向机制完善、主责主业突出、服务功能齐全、管理水平科学的优势产业(集团)公司方向发展。

截至目前,按照条件成熟的企业先行划转,成熟一批划转一批原则,89家国有公司已划转81家,划转率超过90%。已经划转移交账面资产109.08亿元。

企业划转核心问题是人员的处置,为“稳定军心”,阳新推行“五不变”,即行业管理职责不变、社会事业属地管理职责不变、原单位性质不变、职工身份不变、职工待遇、养老保险不变。

“这‘五不变’给划转企业的职工吃下‘定心丸’,工作的推动效率也明显提升。”柯锦木说,许多企业人员众多,且身份杂,在划转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担心,前不久,他们在协调一家拥有数百名职工的企业划转时,有“五不变”政策做保障,一个月就成功实现了划转。

“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整合平台公司,让企业结构优化升级。”阳新县财政局局长马哲强说,下一步,他们将协调各平台公司对未划转资产的单位加快划转,包括人员的统筹安排,同时进行资产评估,以市场价值入账,壮大平台公司资产规模,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

(贺介飞 陈萍 明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