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上午,阳新八一大桥正式建成通车。
8月1日上午,阳新县举行八一大桥通车仪式。历时2年4个月,耗资2.01亿元,在各方努力下,八一大桥提前8个月竣工通车,生动诠释了项目建设的“阳新速度”。
原八一大桥位于阳新县351国道K884+238上,始建于1966年,1968年8月1日通车。该桥是连接江西九江,阳新枫林、木港、排市等乡镇和杭瑞高速的重要交通枢纽。
阳新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老桥设计滞后,通航受限,成为制约富河两岸发展的瓶颈,重建一座新桥成为两岸人民最深切的期盼。
新建桥梁为拆除老桥原址重建,桥宽34米,主桥梁全长625.8米。新建八一大桥作为富水富池至排市段航道工程子项目,2019年10月14日取得工可批复、2020年12月15日取得初设批复,于2023年3月全面开工建设。
作为湖北省“十四五”重点工程与351国道关键枢纽,八一大桥为满足富水河航道升级需求在原址涅槃重生,是黄石南部路网提档升级的核心支点,是阳新县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中对城南近8万居民出行期盼的郑重回应。
记者了解到,面对复杂的地质、汛期的挑战,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建设单位迎难而上,全县广大干群同心同向,仅用时28个月,提前8个月实现了通车的目标。
老八一大桥在汛期通航净高为0.5米,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全年中约有130天船舶无法通行。新桥建成后,通航净高为8米,可满足船舶全年通航要求,让桥下富河的通航能力从原来的100吨提高到如今的1000吨,有利于富河上游地区的矿石、农产品等物资经航运到富池,进而通江达海,也为将来“富河生态观光走廊”的打造埋下伏笔。
同时,八一大桥工程在莲花湖大道、兴国大道、环湖南路和八一大桥处为立体交叉高架桥,莲花湖大道、兴国大道、环湖南路车辆均可通过高架跨过富河,这三路之间车辆同时可通过高架下地面道路实现通行,大大缓解此处交通压力,成为城南和城北的快速通道。
作为黄石南部唯一六车道跨河通道,大桥如一条钢铁纽带,彻底激活阳新南部与黄石核心区乃至武汉都市圈的快速连接,使阳新从交通末梢跃升为区域联动的重要节点,人流、物流、信息流将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在此交汇,为县域经济深度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打开通途。
当天上午,在富河中游的军垦农场,阳新县康明桥也正式通车。(记者 贺介飞 姜博 通讯员 明月新 陈绪栋)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