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湖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管理座谈会暨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研讨活动在大冶召开,共商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大计。会上向大冶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授牌。
会上,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方勤发布《大冶铜绿山2011-2018年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报告》,并向湖北省图书馆、黄石市图书馆、大冶市图书馆赠书;大冶市检察院负责人宣读了《大冶市检察院设立驻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站》文件;省文旅厅党组成员、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陈飞向大冶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授牌。
随后,铜绿山、盘龙城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代表,石家河、苏家垄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单位代表先后发言。
大冶位于湖北东南部,因“大兴炉冶”而得名,拥有4000多年采冶史、1000多年建县史,是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粮仓”。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位于大冶市城西南3公里处,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技术水平最高、持续开采时间最长、生产链条最完整、保存最完好的古铜矿遗址。该遗址也是我国继西安半坡遗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之后,在遗址上建设的第3座博物馆,更是我国第一座古矿冶遗址博物馆,对研究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史、冶金史具有突出价值。
自2013年立项以来,大冶市按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标准,坚持全局性、整体性思维,统筹协调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展示利用、学术研究四大关键环节,并将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区域发展融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推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该市先后完成新老博物馆、四方塘墓葬区保护展示工程和游客中心等项目建设,其中新馆于2023年6月对外开放。今年6月,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据悉,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核心区建成开放面积313亩。公园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为主体,以春秋采矿遗址发掘现场为核心,精心打造自然与人文景点30处,形成以博物馆和众多人文自然景观为重点,集文物保护、科普教育、公共游憩于一体的高品质文化空间。(记者 万经煌 通讯员 蔡芬 许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