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我市正式印发《黄石市小额工程建设项目交易指引(试行)》(以下简称《交易指引》),在全省率先推出小额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智慧交易新模式。
该政策即日起试行,有效期2年,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规范交易行为、提升效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根据《交易指引》,全市范围内有关单位、国有企业、乡镇街道及村(居)民委员会等,凡估算价在40万元以上(含)、400万元以下(不含)的小额工程项目,均可自愿进入“黄石市小额工程建设项目智能交易系统”进行公开交易。该系统支持从登记、信息披露、线上开标、智能评标,到成交公示、合同签订及资料归档的全流程数字化操作,真正实现“交易零跑腿、开标不见面、文件一键成”。
具体流程上,交易公告期不少于3个工作日,成交候选人公示不少于1个工作日。成交确认书须在成交公告发布后2个工作日内发出,招标人与成交人需在10个工作日内在线完成合同签订。全程电子化显著压缩了传统招投标中的时间成本和人力负担。
“当前正是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电子化交易是治理招投标乱象、防范权力寻租的有效手段。”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人表示,该模式通过“四个统一”——统一信息发布、交易流程、交易规则和交易监管,极大增强透明度与规范性,降低人为干预风险。
效率提升也是这一改革的一大亮点。全流程在线操作帮助招标单位摆脱重复递交纸质材料、多次往返交易场所的困扰,推动项目早启动、早落地、早见效,尤其适合工期紧、要求高的小额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部分企业数字化能力较弱的问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开展精准帮扶,包括制定分层培训计划、安排专业人员实时答疑、提供系统操作指导等,助力企业快速熟悉智慧交易流程,保障不同规模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工程交易领域“放管服”改革的深入实践,不仅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也为小微企业参与工程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记者 罗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