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炊烟袅袅。27日,走进新港园区海口湖管理区,曾经沉寂的老屋、闲置的校舍,如今摇身一变,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村民增收的“源头活水”。乡村振兴路上,海口湖管理区因地制宜盘活闲置资源,深耕特色产业,探索租赁经营、商业带动、特色种植等多元路径,让村集体经济“筋骨”日益强壮,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饺子下锅咯!油条马上好!”柏林村村民费咏梅在由老党群服务中心改造的早餐店里忙得热火朝天。占地500平米的老党群服务中心,经过改造成了村里的“聚宝盆”。100平米变身村诊所,村民小病小痛不出村;剩下400平米,成了费咏梅大展身手的“创业天地”。从自家小门面“搬迁升级”到大场地,她的早餐生意红火依旧,还拓展了快餐盒饭品类,为附近工地工人送上了热乎饭。
此外,村里200余平米的闲置村小学则被村民费河利租下,将自家纯净水经营的生意从隔壁镇区搬回村里,继续扩大经营。两份稳稳的租金,让“沉睡资产”变成了滋养村集体的“活水”。
“开业大吉!欢迎光临!”不远处,广言村大运发超市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广言村将老党群服务中心改造一新,引来综合性超市“安家落户”。8月初,超市正式营业,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生鲜百货一应俱全,不仅让本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购物,也吸引了周边不少村民前来光顾。
“以前在外打工,总惦记家里的老人孩子,现在家门口上班,下班就能回家做饭,日子过得踏实多了!”正在整理货架的村民陈细莲脸上洋溢着笑容。
另一边,经天村余家湾果蔬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技术员正指导着村民修枝剪叶。聚焦特色农业,经天村以果蔬产品为核心,开辟出一条产业兴村的发展路。“余家湾果蔬基地占地10.5亩,种植西瓜、火龙果、柑橘、圣女果等多种作物,现在通过错峰种植,已经可以实现‘四季有果’。”经天村党支部书记费世通介绍,基地坚持绿色生态种植,拒绝化学农药化肥,加上新引入了温控技术,产品供不应求。
“家门口就有活干,收入还不少,村民就业难题解决了,村集体腰包也鼓了,一举多得!”费世通说,基地每年带动周边村民就业20余人,让村民既有了稳定的月收入,也尝到了年底分红的幸福滋味,年增收达万余元。“技术和规模成熟以后,我们计划拓展休闲观光、农家乐体验,打造农旅融合的现代农业示范点,让特色产业的‘致富链条’不断延伸。”
记者 鲁冰儿 通讯员 周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