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清晨,湖北华盛新人造板有限公司安全总监洪玉明像往常一样走进板材生产车间巡查。他随手翻开隐患排查台账,一条“配电房断电器故障”的记录让他倍感欣慰,正是当天安全员的及时上报,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
今年上半年,全市非煤矿山、危化品、工贸行业的71家重点企业自查并报备重大隐患145条,全市应急管理部门入企排查出重大事故隐患255条,专家排查出重大事故隐患76条,均得到及时处置。全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西塞山区更是以“零事故”成为我市创新实施“三方激励”政策后的安全治理样本。
政策解码: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排查
“过去企业被动应付检查,现在积分论英雄。”市应急管理局政策法规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年初我市出台了《黄石市应急管理系统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激励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激励办法》),围绕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工贸行业四大领域展开,构建了监管人员、专家、企业三方协同的闭环治理体系。
《激励办法》对应急管理系统的监管人员实行“积分制+隐患排查数量”双重考核,对四大领域专家按积分、工作成效等设立年度排名奖励,前3名的专家可获“优秀专家”证书及2000元—5000元奖励,并推荐至国家级、省级专家库;对企业则创新推出“主动报告免罚、整改到位减罚、减少检查频次”等柔性执法措施。
“过去是‘要我们安全’,现在是‘我们要安全’。”洪玉明表示,《激励办法》实施后,企业一线员工对于安全隐患上报的积极性明显提升。7月13日,该企业一名安全员在巡查配电房时闻到有烟糊味后,立即通过手机安全监管APP向应急管理部门上报隐患,电工及时到场,在半小时内就完成了断电检修。
湖北远大生科公司安全总监张军桥则更关注专家指导价值。“在同一地点待久了,会习惯周围环境。外部专家能发现我们习以为常的隐患,并清晰指出需要整改之处。”张军桥介绍,目前该公司已建立“每日一培训”和隐患排查奖励制度,新员工上岗前必须通过安全知识考试,老员工每天随机抽考。
监管升级:从“人海战术”到精准施策
“除尘管道风速未满足规范要求,系统负压未达到运行标准,致使粉尘在管道内持续堆积,该隐患已构成粉尘爆炸风险。”8月15日在某工贸企业,专家江光造精准指出隐患。像这样的“专家问诊”场景,上半年已在全市开展了279次,排查出重大隐患76条。目前我市专家库中已吸纳237名市内外的四大领域安全专家,为企业提供精准指导。
“检查频次减少了,但质量更高,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西塞山区应急管理局监管人员彭军指着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积分排名表说,上半年该区有2名监管人员进入全市前十。根据《激励办法》,积分排名在全市前10名的监管人员将在全市进行通报表扬,并在职级晋升、干部选拔中优先推荐。
对于企业关心的不予处罚、减少检查频次等方面,市应急管理局明确,企业自查并登记在台账中,主动整改、后果轻微且向应急管理部门报告备案治理情况的隐患,可依法不予行政处罚;风险等级较低的企业可减少检查频次。
目前全市非煤矿山、危化品、工贸行业的71家重点企业已实现全员安全培训全覆盖。
从制度约束到内生驱动,从“政府独唱”到“社会合唱”,黄石正以“三方激励”为支点,撬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深刻变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记者 王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