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路是‘绊脚石’,果子熟了很难运出去。现在路成了‘金扁担’,客商直接开车到园里收,果子不愁卖!”近日,阳新县城东管理区新塘社区果农张斌站在自家的蓝莓采摘园旁,喜笑颜开。他脚下,一条标线清晰、平整宽阔的柏油路向绿意深处延伸。
近年来,我市以农村公路升级改造为纽带,让昔日闭塞的乡村蜕变成农旅融合的热土,书写了一段“路通业兴民富”的新篇章。
颠簸的砂石小道曾经是新塘果农心头的隐痛,优质农产品囿于“最后一公里”,丰产难丰收。转机始于阳新县大刀阔斧的农村路网升级。2024年,该县交通运输局投入3.55亿元实施“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优先布局新塘片区23.498公里路网建设。
“白改黑”提档升级、科学增设会车道、全面完善安防设施……一系列硬举措让片区道路优良率跃升至95%,片区道路优良率达95%,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段。
如今,5000余名村民实现了“出门十分钟、畅达主干道”的便捷生活。一条条“四好农村路”,彻底激活了沉睡的土地。14家农业合作社、3个亿元级产业基地沿路星罗棋布,曾经“养在深闺”的特色农产品,乘着畅通物流的快车奔向广阔市场。数据显示,新塘片区农副产品流通效率提升60%,物流成本下降35%,“新塘春”茶叶、“江水脐橙”等5个地标品牌应运而生。
畅通的路网将新塘的山水田园资源巧妙编织,点燃了农旅融合的强大引擎。春采明前茶、夏摘蓝莓果、秋钓生态鱼、冬日脐橙黄——四季流转的田园牧歌,成了新塘片区招徕四方客的“金字招牌”。
“今年采茶季,路上大巴小车就没断过,一天涌进来3000多人,光是采茶体验收入就破了4万元!”阳新新塘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敦良言语间满是欣喜。蓝莓节的火爆更超预期,十万游客慕名前来“打卡”,带动户均增收5000元。更暖心的是,沿路兴起的10处家庭农场,为留守妇女、空巢老人等群体创造了180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一组组跃动的数字是有力的见证:农村公路升级后,新塘片区民宿数量激增200%,农家乐日均营业额破万元;2024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2亿元,较路网改造前增长230%。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长效管护的坚实支撑。新塘片区创新推行“路长+乡贤+公益岗”的共治模式,每条路都有责任人精心守护,确保“畅、安、舒、美”常态长效。展望未来,阳新县交通蓝图振奋人心:2025年计划新建350公里农村公路,编织更密更优的乡村路网。(记者 罗炜 通讯员 杜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