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黄石要闻

文明创建惠民生 城市蝶变展新颜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5-07-18

分享:

——黄石港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纪实

改造一新的武汉路夜景

邻里驿站成为快递小哥休憩交流的好地方

“红色议事亭”成为居民议事协商和休闲纳凉好去处

文明,是城市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作为中心城区的黄石港,是黄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战场。

自2012年全市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黄石港区从基础设施到民生细节,从文明实践到文化滋养,步步用心,处处见情,同谱文明曲,共唱幸福歌。

基础设施“强筋健骨”

城市颜值气质双升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筋骨”,更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支撑。

黄石港区坚持“创建为民”初心,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突破口,全面补齐短板、完善功能。全区累计投入数亿元资金,实施了一系列道路、管网、公共设施改造升级工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在交通方面,黄石港区加快打通城市“断头路”,改造拓宽了延安路、武汉路、交通路、花湖大道等多条主干道和背街小巷,全区路网更加完善。道路变得宽敞平坦,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背街小巷如今整洁有序,群众出行安全便捷。

在居住环境方面,黄石港区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让老小区焕发新生机。

改造过程中,坚持“先民生后提升、先地下后地上、先功能后景观”的原则,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短板。同时,注重“内外兼修”,既提升颜值又提升品质,让老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胜阳港社区772号楼,是一栋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老楼房。在此次改造中,不仅整修了外墙屋顶,还加装了全市首部“座椅电梯”,增设一键报警器、可控门禁,并对屋顶花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让老楼房“返老还童”。楼长余红萍感慨道:“没想到还能享受到这么贴心的改造,城市更新工程真是深得民心!”

在公共配套方面,黄石港区着力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通过利用小区闲置空地和盘活政府闲置资产,建成了天虹、湖滨路、青山湖、花湖、大桥5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集政务服务、黄石书房、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功能于一体,方便居民就近办事、阅览和就医。

同时,将社区部分闲置地方改造成“幸福食堂”、居家养老服务场所,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日间照料等贴心服务。

针对群众反映的停车难问题,大力实施“停车惠民”工程,新增机动车泊位近万个,有效缓解了居民停车压力。

一系列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不仅提升了城区承载能力,也让广大市民切实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实惠。

基础设施的蝶变,为黄石港区的文明之花的盛开奠定了坚实根基。市民朱师傅在改造后的自家小区连跑三圈,兴奋地说:“如今小区改造一新,我觉得住着很有面子!”

民生实事“精准滴灌”

日常点滴见温度

“文明创建的核心,就是让百姓日子更顺心。”黄石港区委要求,要聚焦百姓的“急难愁盼”,办好民生实事,温暖百姓心田。

在老旧小区的改造中,该区聚焦百姓需求,做好细节工程。改造后的小区普遍增设了电动车停车棚和充电桩,有效缓解了“飞线充电”的安全隐患;增加了公共晾晒区,解决了老小区居民晾晒难的问题;加装电梯、安装楼道照明和门禁系统,让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出行更加安全方便。

许多居民感叹:“以前楼道黑灯瞎火,现在亮堂堂的;以前污水横流,现在管网通畅了;以前停车像打仗,现在有了专属车位。”

通过建设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邻里驿站等,将政务服务、养老托幼、文化体育等功能下沉基层,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服务。

天虹社区在“完整社区”建设中,开设了“幸福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设立了阅读室、舞蹈室、科普室、多媒体教室等供居民学习娱乐,还整修了小区门楼和花坛,社区功能日趋完善。

一些社区还利用楼顶空间建设“空中花园”,设置“红色议事亭”、晾晒区,成为居民议事协商和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通过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该区把民生保障的网织得更密、更牢,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决,社区里的笑声更多了、心气更顺了。

城市精细化管理,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黄石港区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乱象开展专项整治。

在农贸市场周边,过去长期存在占道经营、环境脏乱、交通拥堵等问题,市民意见很大。对此,区政府痛定思痛,于2022年起对中心城区最大的永安里农贸市场及周边进行综合整治和改造升级。

如今,走进永安路,只见路面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店面整齐统一,水产巷、鱼巷等特色街区管理规范,市民购物体验感大大提升。

该区还大力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清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1万余起,拆除违法建筑近400处,新增绿地1.1万平方米,使城市环境更加整洁有序。通过“绣花”般的精细管理,城市的颜值越来越高,群众生活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针对特殊群体需求,各社区建立志愿服务队,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提供结对帮扶,组织医疗义诊、心理辅导等活动,传递社会关爱。

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温度和改变。

许多居民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创文是政府的事,现在才明白创文就是在给我们老百姓办实事、谋幸福。”

文明实践“遍地开花”

志愿红暖了全城

文明创建,既要有“颜值”,更要有“气质”。

黄石港区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文明创建全过程,通过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市民向上向善、共建共享,让文明之花在全区绽放。

每年3月5日,黄石港区都会举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启动仪式,倡导广大市民“养成文明好习惯,随手做志愿,共建幸福城”。

各街道社区组建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队,活跃着一批“红马甲”身影:他们在交通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协助交警维护秩序,劝阻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等行为;在社区里清理垃圾杂物、美化环境,为困难家庭提供生活帮扶;在学校周边设立护学岗维持秩序,保障学生安全过马路。

许多志愿者还利用专长开展便民服务。如免费理发、家电维修、健康义诊、心理咨询等,将温暖送到居民身边。

据统计,目前全区注册志愿者超过3.8万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场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该区注重选树身边典型,以榜样引领文明风尚。通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黄石楷模”等评选活动,涌现出一批感人的先进人物和群体。

红旗桥社区老党员牛文斌,组建了“文明宣导队”,每天在社区巡逻,劝导不文明行为,义务打扫楼道卫生、调解邻里纠纷,被邻里亲切地称为“贴心人”。

黄石港区还通过举办“好人故事会”“道德讲堂”等形式,大力宣传模范事迹,让正能量深入人心。

在榜样的带动下,各种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形成了“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人人向善、见贤思齐”的生动局面,越来越多的市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用点滴善举为城市文明增光添彩。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该区坚持“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理念,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动,引导青少年成为文明风尚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全区各中小学校积极响应,通过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将文明教育融入日常教学。

各学校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开展文明交通宣传、环保小卫士行动,向过往行人发放文明手册,劝导不文明行为。

在“小手拉大手”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自己践行文明,还主动监督和带动家长。有的孩子担任“家庭文明宣传员”,向父母长辈宣传垃圾分类、文明餐桌等知识,纠正家人的不文明习惯。

到目前,全区构建起“区—街道—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成1个区级实践中心、5个街道实践所、33个社区实践站和28个实践点,总面积超过2.3万平方米,实现了“15分钟文明实践圈”全覆盖。

文化活动浸润人心

新风尚入家入户

最是缤纷满眼绿,文明之风浩荡来。

黄石港区依托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市民在参与中感受文化魅力、提升文明素养,为文明城市创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华新1907文化公园,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活化石”。该区将这一工业遗产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结合,打造了集展览、教育、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地标。

走进华新1907文化公园,巨大的水泥窑塔与现代化的展馆相映成趣,园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有理论宣讲厅、文化活动室、科普馆等六大功能室,经常举办工业文化展览、科普讲座、红色故事会等活动。

市民在参观老厂房、了解工业历史的同时,也接受了爱国主义和创新精神的教育。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黄石港区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全区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举办民俗展演、文艺晚会、经典诵读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除了传统节日活动外,该区还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每年举办的“磁湖文化周”已连续开展十三届。通过文艺晚会、民俗展示、美食节等形式,集中展示港区的文化软实力和城市新形象。

在交通路步行街,改造升级后的街区每晚灯火璀璨、美食飘香,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彰显着港城的烟火气和活力。这些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参与,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黄石港区坚持“文化惠民”理念,对照文明城市创建标准,不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服务供给。同时,积极整合区内资源,推动图书馆、体育馆、职工之家等场馆向居民开放共享,实现“共建、共享、双赢”。

在文化服务供给上,黄石港区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并举,每年组织开展“文化进社区”“送戏下乡”“全民阅读”等活动数百场次,惠及群众数万人次。

各社区组建了文艺团队、书法绘画协会、舞蹈队等群众文化组织,自编自演节目,在社区晚会上展示风采。

通过这些举措,黄石港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市民的文化获得感显著增强。居民纷纷表示:“现在社区里活动多了、书香味浓了,我们的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日子也过得更有滋味了。”

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如今,在黄石港区,文明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更是人们矢志不渝的追梦目标!

记者 吴高斌 通讯员 杨逸云 丁红兵 冷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