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黄石要闻

1—6月全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2亿余元,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5-07-16

分享:

融合发展,交通先行。

在这火热的仲夏时节,在火热的交通项目建设现场,黄石交通加速向前的火热激情势不可挡:1—6月,全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2.16亿元,占年度目标120亿元的51.8%,顺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港口吞吐量达5855万吨,同比增长27.39%,向着全年1.05亿吨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一串串跃动的数字,是黄石交通系统全力服务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畅通大通道、织密立体网的生动写照。

抓好项目促发展

发展的根基在项目,赶超的动能靠投入。今年以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紧紧扣住“一港二桥三路”等战略性、牵引性重大项目,将其作为深度融入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长江水铁联运重要节点建设的关键抓手。

放眼长远,黄石交通布局“十五五”的脚步已然加速。前瞻性谋划项目242个,总投资规模高达5015亿元,项目库体量质量实现双提升,为未来发展储备了澎湃动能。

真金白银的投入是项目落地生根的保障。今年上半年,黄石向上争取资金成效显著,累计获得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各类奖补资金15.99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尤为关键的是,这些资金实现精准“滴灌”,其中11亿元、占比71.4%的“大头”资金集中投向关键国省干线提升工程,为区域路网“强筋健骨”、提升通行效能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融圈入群再提速

在打造长江中游重要枢纽港上,黄石新港建设持续发力,能级加速跃升。

新港三期工程、电建配套码头、砂石集并中心等项目的9个万吨级泊位建设全速推进,竣工在即。成功申报黄石新港“提升大宗散货‘端到端’全程物流组织能力”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依托此平台,黄石创新打造的铜精矿“水管联运”(水路+管道无缝衔接)和粮食“散改集”水铁联运“一体化”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成效初显,为长江流域大宗货物高效、绿色、低成本转运提供了可复制的“黄石经验”,显著增强港口的核心竞争力。

融圈入群,区域交通一体化是“先手棋”。在武鄂黄黄同城化进程中,黄石互联互通项目捷报频传:大广高速新增东方山互通项目提前8个月交工验收,于今年1月24日通车,极大便利了黄石城区与高速路网的衔接;武鄂黄黄“三横三纵”快速道路系统中涉及黄石的4条道路,以5个品质提升与6个节点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鄂州机场高速二期工程超时序推进,预计年底基本建成,空中门户的快速通道正加速成型。

群众出行更舒心

发展是为了民生。在服务民生与推动行业转型上,黄石交通持续发力。

交通运输领域“两新”(新能源与新技术)推广工作快速推进。政策激励效应明显,今年以来已下达“两新”补贴资金1469万元,预计全年向上争取资金超过3000万元,将有效带动城市公交、道路运输领域新增投资超过2.1亿元。截至目前,已有159台车辆(含公交车30台、货车129台)通过审核并拨付补贴1042.5万元,绿色运输队伍不断壮大。

普通公路建管养水平迈上新台阶。干线公路“畅安舒美”,农村公路通村达户。1-6月,全市完成普通国省道大中修养护工程40.219公里,打造“四好农村路”372公里,任务完成率达53%。科学养护带来路况质效提升,全市普通国省道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达到90.8,高居全省第二位,人民群众出行体验感、安全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绿色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全市新能源公交车占比高达87.2%,巡游出租车新能源化率突破50.56%,两项指标均超出2025年目标值;黄石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智能驾驶培训模拟试点城市,推动驾培行业向绿色低碳发展;安全防线同样牢固,通过两轮全覆盖风险排查整治,指导整改隐患849处(个),为发展筑牢坚实底板。

行至半山不止步,中流击水再出发。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保持战略定力,聚力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夯实发展底盘,确保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全力冲刺年度120亿元目标。全力巩固亿吨大港地位,加速新港三期等重点泊位及后方陆域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进一步激活长江黄金水道效能,在服务全省支点建设、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的征程中贡献力量。(记者 罗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