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部门动态

警营激荡改革潮 谱写为民新篇章 ——2024年全市公安改革重点事项落地见效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5-02-17

分享:

升警旗仪式

实战演练

情指行一体化平台

警民一家亲

筑基“强筋骨”,书写“枝叶情”。

出警有速度、办案有效率,服务有温度、平安有保障。2024年,全市公安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全市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在省公安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按照“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职能定位和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的目标要求,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蹄疾步稳,扎实前行,呈现出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亮点突出的良好局面。

聚焦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一批批暖心、贴心、放心的改革“红包”,积极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彰显了全市公安机关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法治黄石的坚定决心。

“创新治理”+“提升能力”

做群众守护者

“您好,黄石110!”

“我在大冶市还地桥镇街上发现一名两三岁的小男孩,哭着喊‘要找妈妈’。”近日,黄石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到了一起群众紧急求助警情。接警员迅速问明基本情况,立即指令大冶市公安局还地桥派出所前往处置。

民警赶到现场,立即脱下警服将男孩包裹起来抱上警车。查监控得知,小男孩从该镇一小区门口走出后,便在街头乱跑。民辅警一边在该小区开启扫楼模式,半夜敲门“认娃”,一边研判核实家属身份。最终,民警找到了男孩奶奶的信息,最后将孩子平安送到其奶奶家中。

公安改革,要把握人民群众对社会平安的新期待。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着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是公安机关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

2024年12月11日,黄石市110报警服务台正式全面接入大冶市、阳新县报警电话,建成接处警“一市一台”,实现了全市统一接警、统一调警,同步建立了全量研判、精准交办、分级处警、全程监督等系列制度机制,解决了标准不一、信息不畅等问题,确保全市警情“颗粒归仓”,进一步规范了非警务警情分流、重复警情治理和重大敏感警情稳妥处置等工作,全面提高了接警处警质效和群众满意度。

不久前,大冶市公安局东风路派出所联合东风路街道网格中心,在辖区开展“警格+网格”融合联动大走访活动并签订联动协议。东风路派出所作为大冶市城区管控人口最多、警情最为复杂的基层派出所之一,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为民救助等都是社区民辅警的重点工作,警事琐碎繁杂,只依靠民辅警常常力不从心;而网格员虽然人熟地熟情况熟,但面对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往往缺乏法律知识支撑,遇事显得手忙脚乱。为取长补短,实现“1+1>2”,东风路派出所主动对接东风路街道办事处,积极探索“网格+警格”双网融合工作模式,激活了一线“平安细胞”。

这是全市各地公安机关在深入推进公安改革的过程中注重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推进非警务矛盾纠纷分流处置常态化,全面落实《黄石市非警务矛盾纠纷分流化解工作方案》,协同市平安办建立了非警务矛盾纠纷分流处置工作巡回检查、定期通报等机制,进一步压实了共治责任、畅通了分流渠道、夯实了处置基础,形成了常态化的分流处置工作体系。去年共向各级综治中心推送非警务矛盾纠纷19422起,化解办结19092起,办结率98.3%,做法和成效得到了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的充分肯定。

同时,为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市公安机关优化“情指行”一体化机制,整合内外数据资源,完善警情案件全量研判、治安态势定期研判、风险隐患滚动研判、突出问题专题研判等“四研”机制。根据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统一部署要求,市公安局侦查中心暨网络合成作战战训基地于2024年12月26日建成并实体化运行,聚焦主责主业,建立了情报引领、战训结合、协同作战、精准打击等机制,面向基层、服务全警;聚焦主研主侦,刑事警情全面分析、现行案件全量研判,牵头重大敏感、疑难复杂案件跨区域、跨境系列团伙案件侦办,让打击整治利器越发锋利。

“便民利民”+“简政放权”

做百姓贴心人

“您好,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今年1月15日下午,辖区群众曹爹爹忧心忡忡地走进开发区·铁山区公安分局大王派出所户籍室,称其15岁的孙子小野(化名)因肌肉萎缩瘫痪在床,而小野的残疾证马上需要年审,曹爹爹这才发现小野的身份证过期了。

“孩子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我们两个老人背不起、驼不来他,这可怎么办啊?”“您别着急,我们可以上门办理。”16日一大早,民警如约来到曹爹爹家中。见天气晴好,曹爹爹老两口将小野的病床推到了院子里,让他晒太阳。于是,“户籍窗口”就在院子里“搭”起来了,经过耐心引导与多次尝试,民警最终顺利为小野采集到符合标准的证件照。

“身份证出来后,我们给您送来!”临别前,民警还细心叮嘱曹爹爹老两口,身份证制发完成送达派出所后,会第一时间送证上门,两个老人连连向民警表示感谢。

户籍窗口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一张小小的身份证再普通不过,但却在一“办”一“送”间,架起了警民沟通的桥梁,有了属于它自己的温度。

该放的放、该简的简,黄石公安正不断将“放管服”改革的触角,延伸至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领域的各个角落。

为推动人才落户实现“零门槛”,市公安局全面推进“互联网+”户政服务,实现户政133个服务子项全部可由网上办理,在全省率先实行“居住证持有人落户”和高校毕业生“零门槛落户”政策,并在各社区建立社区公共户,全面推行“户口夜市”“假日不打烊”等便民举措,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去年助力“新黄石人”落户4861人,高效办理各类证照50.1万余件。我市还相继开通户口迁移、新生儿异地入户、跨省异地身份证首次申领“全国通办”;在原有省内户口“全省通办”、立等可取基础上,开通省内异地证首次申领、临时身份证异地办理“全省通办”;并全面推进同城化服务,积极为公民出具临时身份证明、寻亲访友、新生儿取名重姓名查询等提供便利,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城通办”。

“便民利民”与“简政放权”,成为了公安机关推进行政管理改革中的亮眼风景——

去年,市公安机关不断完善路面信息多维度感知体系,联动使用广播、“交通”帮帮团、高德地图交通平台,自动采集交管数据,科学调配交管设施,优化路口225处,打造绿波道路12条,建设自适应路口10处,精细化治理6处重点路口,提升主干道通行效率和区域交通品质,2024年高峰拥堵指数同比连续下降。

创建“一标三实”新标准体系,牵头制定《黄石市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一标三实”工作方案》等7大方案、28项标准,其中《二维码门楼牌设置管理规范》等2项标准作为“数公基”省级标准规范应用;对接34个市级平台系统,研发了地名协同、二维码门楼牌等5个系统,开发了门牌管理、统计分析、信息播报、报警求助、警务公开等功能,创建了“一标三实”新标准体系。截至2024年底,完成主城区546.71平方公里的白模生产与数据治理上图,生产标准地址133万个,采集实有人口180万人、房屋75万间、单位8万家,安装二维码门楼牌37.2万张。

同时,坚持“打防保服”护航发展一体化,聚焦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明确部门统筹打击经济犯罪、防范发展风险、保护企业权益、服务群众办事等四方面职能,创新了优化营商环境“打防保服一体化”工作机制。打击方面,侦破经济犯罪案件193起、挽损超4.5亿元,侦破自然资源、食药环等领域违法犯罪78起,公安部2次电贺;防范方面,主动排查各类涉企风险隐患;保护方面,坚持涉企案件破案与挽损并重,开展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服务方面,深化“放管服”,通过强化“四办”(网上办、异地办、一窗办、上门办)等措施推动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打造了“警企党建联盟”等服务品牌,全省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在黄石召开。

“强化责任”+“规范权力”

让社会信得过

“强化责任”与“规范权力”,贯穿在公安改革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推进过程的始终。

公安机关担负着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双重职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只有着力建设法治公安,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公安机关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

一年来,全市公安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重要论述,以及全国、全省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分级分类开展政治轮训22期1666人次,全警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进一步巩固筑牢。健全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传达学习、督查督办、跟踪问效机制,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校正思想的罗盘、锚定信仰的航向、鼓舞信念的风帆。

打好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组合拳”,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是关键。为此,市公安局全面落实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负面清单。根据公安部、省公安厅关于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负面清单试点工作部署要求和“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职责定位,出台《黄石市公安局各警种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黄石市公安机关专业警种和派出所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试行)》,明确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负面清单216项,厘清了市县所三级和专业警种办理刑事案件边界,推动派出所做好管控治安要素、防辖区发案、防涉稳事端、防治安事故工作,去年全年刑事发案同比下降24.29%;完善刑事案件管辖、受理、移交机制,整合资源手段、统筹侦查力量,提升了侦查打击效能,2024年传统盗抢骗破案率达70.17%,2024年度打击传统盗抢骗犯罪工作质效排名全省第二。

同时,持续统筹推进队伍教育整顿、党纪学习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提拔重用、轮岗交流、晋升晋级277人,基层民警占比70.4%,干部结构进一步优化。深入开展信息化、大数据应用、刑事技术应用等技能比赛。建立校警合作提升新质战斗力机制,2024年,市公安局先后与湖北师范大学、湖北警官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了联合研发、资源共享、人才培养、专项服务等合作事项,创建了“公安+高校”的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生成提升新机制。组织主官讲课、专家讲座、建模比赛等活动,“青蓝工程”师徒结对109对,全省警务实战技能大赛获团体总分第1等10个集体奖项。12个集体、19名个人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涌现个人一等功曹曦等一批先进典型。

推动警务辅助人员规范化改革落实落地,贯彻落实《湖北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规定》,全力推进警务辅助人员招录、使用、管理、考核、保障等工作规范化,建立并落实结构化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等制度,落实“五险一金”等职业保障措施,增强了辅警职业认同感,调动了辅警工作积极性。

从规范接处警到打击犯罪、从矛盾调处到服务群众、从强化科技赋能到规范权力运行……这是一项项有速度也有温度的全面改革,每一个举措都诚意足、力度大,每一个探索都尊民意、向民心。

公安改革没有终点,为民服务没有句号。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全市公安机关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省公安厅关于公安改革部署要求,围绕树牢新警务理念、健全新运行模式、应用新技术装备、完善新管理体系,全面推进各项公安改革工作,为构建更加完备的现代警务体系、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