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工业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早行动,抓紧抓实,积极谋划年初起步和“开门红”工作落实,工业经济开局平稳,实现了“开门红”。主要有四大亮点:
1、工业运行总体平稳。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31.9亿元,增长21.7%;增加值增长8.8%,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居全省十七个地市州第七位,比去年末提升0.6个百分点。
2、开工复产启动迅速。全市经信系统狠抓节后企业生产恢复,加强协调服务和要素保障,各企业抢抓市场机遇,迅速启动生产,到正月二十,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开复工率已达到9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3、工业用电增长较快。1-2月,全市工业用电量13.38亿千瓦时,增长6.8%,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5.9个百分点。正月初一至十五,全市日均用电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4.3%,初六、十五当日全市用电量增速高达37.8%、34.9%。黑色金属压延、机械制造、能源行业成为工业用电增长的重要支撑,分别增长16.4%、11.5%、18%。新冶钢、华新用电快速增长,分别增长29.7%、20.8%,大冶有色、宝钢黄石公司、华中铜业一批重点企业用电稳步增长。
4、主要产品价格上涨。今年以来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我市钢材、阴极铜、水泥价格分别上涨40.5%、56%、23%,1-2月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0%。
在我市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持续推进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工业经济实现“开门红”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精准发力,是政企之间共同努力、克难攻坚的结果。
一是供给侧改革带来红利。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钢铁、煤炭产量和企业产成品库存明显下降,能源、原材料价格出现回升,给资源型、原材料型特征明显的黄石工业带来了红利。
二是振兴黄石制造成效显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政策支持、服务创新、环境优化等方面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为工业稳增长和振兴黄石制造加快工业转型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支撑。近三年已发放振兴黄石制造加快转型发展扶持资金1.22亿元,为处于最困难时期的企业雪中送炭,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发展。同时,围绕产品迈向中高端,大力实施“三品工程”,狠抓技术改造,近三年共实施工业技改项目794个,完成技改投入571亿元。大冶有色30万吨清洁铜、新冶钢90万吨优质棒材、三丰智能成套装备、迪峰船用节能环保LNG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顺利建成,不仅提高了企业装备水平,还有效提升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华丽转身。
三是支持工业氛围已经形成。市委、市政府持续开展“双千”活动,不断创优服务、改善环境。各级各部门在降低企业成本,缓解企业融资难、办证难、用工难、创新难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为企业排忧解难,去年“双千”活动解决企业困难问题1029个,问题解决率达到83.7%。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金融部门加强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优化信贷政策,去年全市工业贷款达到261.47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211.6亿元。今年金融“早春行”达成信贷合作意向项目226个,签订信贷合同61.9亿元;担保机构去年为1917家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04亿元,今年元月份又为183家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1亿元;国资公司去年为300多家企业解决过桥资金32亿元,节省企业融资成本7000多万元。开年以来,人社部门为150多家企业招工5200多人,缓解了企业用工难。市经信委为19家企业争取直供电38.4亿千瓦时,今年可节省企业电费1亿多元。
四是企业发展信心明显提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发力,给全市企业家增添了信心和决心,并激发了他们抓好生产和加快发展的热情和活力,在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开拓市场、组织生产等方面不等不靠、积极作为,企业节后恢复生产较快,一批重点企业产销两旺。1-2月,新冶钢实现产值31.4亿元,增长46.9%;大冶有色实现产值54.6亿元,增长25.3%;山力兴冶实现产值5.51亿元,增长14.8%;奥莱斯实现产值3.3亿元,增长59.9%;华中铜业实现产值3.23亿元,增长73.1%;宝钢黄石公司实现产值3.19亿元,增长25.2%。
虽然1-2月我市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但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完成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的目标难度较大。主要面临六个制约:一是市场需求制约。虽然目前市场需求有所回暖,但有效需求总体不旺,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依然突出。二是资金短缺制约。去年全市制造业银行贷款比年初下降11.4%,今年元月份制造业银行贷款比年初下降2.3%,金融支持仍然不够,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矛盾仍未缓解。三是新增增量制约。近两年我市工业投资持续下滑,新开工项目和接续投资明显不足,去年建成投产进规项目43个,预计今年实现产值22亿元,今年拟建成投产进规项目35个,预计可实现产值21亿元,对全市工业增长率贡献仅一个百分点左右。四是价格缩减制约。产值增长主要受价格的推动,由于今年以来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值增长明显,但增加值增速因剔除价格上涨因素难以提升,1-2月产值增速高于增加值增速12.9个百分点,随着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产值与增加值的速度差还会进一步扩大。五是成本上升制约。今年以来能源、原材料持续涨价,加之用电、社保等各项成本相对较高,要素成本呈刚性上升趋势,给制造业增加了成本压力。六是生态环保制约。生态环境和安全整治力度加大,环保约束持续发力加码,在去年大批企业和在建项目停产整改的基础上,今年可能还有一批企业会停产减产,将对今年工业增长带来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