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质监局副局长 刘家文
(2016年10月14日)
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下面,我就全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坚持以质量促转型,以质量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12月,我市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成为湖北省第2家获此殊荣的地市州。今年7月,省政府通报2015年度全省质量工作考核情况,黄石市以92.09分的高分再次荣获优秀等次,成为全省唯一连续14年荣获质量工作考核(质量振兴、质量兴省)先进的市州。目前,全市正围绕质量强市创建工作,以城市质量精神“质量黄石,引领转型”为指导,以规划升级、质量提升、品牌创建等工作为重点,有力推动黄石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大步迈向质量时代。
一、构建质量发展格局,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一)实施大质量发展战略。全市坚持将质量强市战略作为资源城市转型的核心战略,以标准引领、精品名牌、技术创新三个子战略为支撑,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加快黄石产业技术、品牌、质量、服务升级。
(二)制定大质量发展规划。制定全省首个地方大质量发展规划--《黄石市质量强市专项发展规划(2016-2020年)》,并将质量强市建设工作纳入黄石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力争到2020年,全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居民生活质量等城市质量整体水平在湖北省位居前列,在全国中部地级市居于前十位,质量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三)构建大质量发展格局。市政府相继出台了《黄石市质量兴市战略发展纲要(2012-2020年)》《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提升发展质量的意见》《黄石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方案》和《黄石市市长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成立以市长为组长,以县市区政府以及质监、发改、经信、财政、城建、商务、环保等30个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
二、营造质量共治环境,推动城市内涵发展
(一)建立完善质量责任体系。全市逐步形成 “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参与、社会监督”的质量责任体系。强化政府激励引导作用,鼓励企业争创政府质量奖、驰名商标、湖北名牌、楚天杯等质量荣誉,扶持企业争创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引导企业树立质量强企意识,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二)构建完善质量考核机制。我市建立了质量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从城市质量发展战略、城市质量文化、城市质量基础等11个方面,对59项指标进行分解,明确了111项工作任务以及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突出结果导向,严格依据《黄石市质量工作考核办法》对相关单位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
(三)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市公安、交通、商务、农业、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加强协同合作,经常性开展重点区域、重点产品的集中整治活动,建立起以预防为主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和高效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重大质量突发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
(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黄石市是老工业城市,支柱产业、重点企业是城市转型升级的关键。我市采取了多种形式调动企业参与质量建设的积极性。一是推动质量诚信建设。定期发布质量信用红黑榜并上网公示。指导全市重点企业公示质量信用报告,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树立黄石企业诚信形象。二是狠抓质量提升。通过标准引领、检测服务、质量诊断、品牌扶持等有效措施,每年指导100家中小企业开展“质量提升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市连续6次在国家监督抽查中合格以及连续5次在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的企业共有28家,合格企业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三是强化质量强企意识。引导企业广泛学习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近三年,全市企业共有22项群众性质量管理成果(QC)获评国家级优秀成果,仅今年,全市34项QC成果获评省级优秀成果,获奖数量在市州中遥遥领先。
三、夯实质量基础建设,推动质量服务升级
(一)大力实施市长质量奖制度。我市在全省率先设立市级政府质量奖,目前正在进行第五届市长质量奖评审活动。大冶市、阳新县先后设立县市政府质量奖,实现了政府质量奖全覆盖。全市累计树立10家质量标杆企业,其中东贝、新冶钢、劲牌公司等3家企业获评湖北省政府长江质量奖,获奖数量市州中第一。全市累计培训质量管理工作者4500人次, 5人入选湖北省长江质量奖评审员专家库。
(二)大力实施标准提升工程。企业标准化覆盖率达99%以上,累计采用国际标准110项,参与制修订国内外标准141项,建有4个国家级农业标准示范项目(建成2个、在建2个)。在商贸、旅游景区、物业、公交等服务业大力开展国家级、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创建工作。参与建立全国首个城市标准化创新联盟,顺利获批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黄石市宏维物业成为我省第一家通过国家级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化验收的试点单位。
(三)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我市将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作为建设质量强市的重要内容,培育了一大批卓越的企业和产品。劲牌、华新水泥2家企业被列为国家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并先后荣获全国工业企业质量标杆。大冶经济开发区获批创建“全国保健酒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市50个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84个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个产品综合竞争力居国内第一。现拥有5个中国名牌产品,15件中国驰名商标, 44个湖北名牌产品,102件湖北著名商标,7项中国鲁班奖等“黄石造”品牌。全市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涵盖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成为黄石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强劲引擎。
(四)大力推进质量技术创新。目前全市建立以国家特殊钢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龙头,3家省级质检中心,7个国家级认可实验室、1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8家省级重点实验室等为支撑的质量技术保障体系,为黄石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实施创新驱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完善质量评价机制,推动城市民生改善
(一)建立质量评价体系。自2010年以来,我市连续7年发布城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针对全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发展状况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地方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二)引入第三方质量测评机构。我市以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为契机,积极推动开展市民质量满意度测评工作。目前已与第三方质量测评机构合作,建立了以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公共管理质量等四个方面为主体的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倒逼各部门围绕市民质量满意度为中心开展工作,提升工作质量水平,建设市民满意的鄂东特大城市。
(三)畅通群众维权监督渠道。加强12315(流通品)、12365(工业产品)、12331(食品药品)、12369(环境)等质量维权平台建设,畅通质量维权渠道,引导广大市民建言献策,广泛进行监督。2015年全市仅12315、12365平台受理市民质量咨询、投诉、举报等质量诉求共21659件。
(四)丰富质量强市创建活动。我市以“3·15”“9月质量月”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参观、企业卓越绩效培训、市民质量监督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全社会提升质量意识,关心质量强市建设,营造“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
虽然我市质量强市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标准,仍然还有一些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依据《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考核验收细则》和《黄石市质量强市专项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以力争在2017年获批命名“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目标,统筹推进各项创建活动:一是全面查漏补缺完成创建工作任务。严格依据《黄石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方案》,全面推进111项创建任务指标,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是全面展示质量强市建设成效。协调配合各相关部门建设11个质量强市示范单位,集中展示我市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实现升级增效发展,在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在国家、省、市相关媒体广泛宣传。三是全面实施质量工作考核机制。贯彻落实省委和市委“以质为帅、量质兼取”工作方针,依据《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提升发展质量的意见》和《黄石市质量工作考核办法》,制定完善质量工作考核细则,指导推动各县市区全面实施质量强县(市)战略,促进全市质量强市建设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