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新闻发布会

大冶市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时间:2015-08-28

分享:

  尊敬的各位嘉宾,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大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新常态下,国务院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动力的重要举措。最近,黄石市委、市政府正在着力打造“中国黄石·磁湖汇”众创空间,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了“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形成了“人人创新”、“万众创新”新局面。

  今天,黄石市人民政府举办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在这里,十分感谢市政府给予我们与媒体朋友见面的机会,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让更多人了解大冶、关注大冶、聚焦大冶,共同推动大冶的创业创新再上新台阶。下面,我介绍两个方面的情况。

 

  一、大冶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在黄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黄石创业创新工作的引领下,我市通过加大宣传、搭建平台、出台政策、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4年,我市新增就业10907人,创业带动就业6161人。201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99家,新登记市场主体3519户。共实现营业收入12.48亿元,同比增长12.71%,营业利润3.88亿元,同比增长9.14%。为大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组织宣传,营造创业创新氛围。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了强有力的“双创”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组织、人社、科技、工商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全市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创业创新工作新局面。二是加强媒体宣传。在大冶电视台、电台和《今日大冶》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创业创新工作,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组织街面宣传。由人社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社区、进职校、进农村进行面对面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8万余份。

  (二)强化载体建设,搭建创业创新平台。一是建立创业孵化平台。去年5月以来,我市利用经济开发区科技工业园,建立以基础设施、管理咨询、科技金融和专业技术等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目前,该工业园入孵企业60余家。今年5月份,科技工业园被认定为黄石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并通过了省科技厅评审,预计9月份可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该孵化器占地面积88亩,总投资2.4亿元,一期已投资1.1亿元,6栋四层5.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建成投入使用, 3.2万平方米的综合服务大楼(含研发中心,大学生创业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之中,计划2016年底建成。二是提高企业入孵能力。指导帮助创业服务中心制订《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编制科技企业入孵流程,对入孵企业,提供优质设施入孵。目前已经投入资金250万元,对综合楼进行了全面装修,置办办公设施。投入50万元对生产车间水、电、气、网进行全面维修,做到办公区舒适,生产区安全。同时,在孵期间前二年内租金全免,第三年租金减半,还可以享受大冶市科技专项扶持和高新区制订有关奖励政策。同时,聘请武汉青山青年孵化器和湖北理工学院等院校的5位专家来冶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先后为1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入驻园区创新创业进行了辅导。三是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将科技创新经费规模提升到2000万元,重点支持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工程中心,支持企业和高校等研发机构开展合作。目前,通过牵线搭桥,先后帮助5家小微企业与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理工学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经过合作,为入孵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项,引进新技术新工艺4项,转化科技成果3项。

  (三)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创业创新环境。一是优惠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发放小额担保贷款,通过设立5万、8万、10万、30万和200万元贴息贷款额度,支持大龄失业人员、大学生、残疾人、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就业困难群体创业。截至7月底,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5笔,贷款总额2450万元,财政贴息215万元;对在我市初次自主创业并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大学生、残疾人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2000元和5000元,同时,给予为期三年,最高每月不高于400元的场地租金补贴,截至目前,共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41人,8.6万元,落实场地租金补贴59人,98.8万元;对在我市创办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的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3年内以每户每年96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当前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今年以来,共为174户减免多类税费153.6万元。二是优惠帮扶小微企业。设立2亿元技改扶持资金,专项用于帮扶亿元企业提升、小微企业进规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设立私募基金,市财政出资1.5亿元,与省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及企业合作,设立节能环保产业基金、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平台规模达到30亿,其中环保产业基金20亿元,科技创新发展基金10亿元;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给予200万元以内的小额担保贷款,按规定给予财政贴息。对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1年社保补贴,补贴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三是加快推进全面创新全民创业。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引导和扶持全民创业。对符合我市创业补贴条件的创业者,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场租补贴和创业培训补贴。争取省第三轮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补助,进一步扩大我市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规模,扶持更多劳动者创业。同时,扎实推进“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农家乐创业扶持项目”,争取升级就业专项资金扶持。逐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基金规模,对经评估验收达标的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每项给予2-10万元奖励。四是引导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落户大冶。积极引进武汉金智园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和武汉国越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等2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落户园区,开展专利知识宣传、培训、申请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等工作,先后为10家科技型企业申请专利12件,帮助3家科技型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四)强化改革创新,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今年来,按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简化企业登记流程,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号”登记制度改革。通过改革,优化了创业创新工作环境,切实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一个窗口办理。改革前,企业办理“三证”,需要到工商、质监、国、地税四个窗口,改革后,企业只须到工商登记窗口即可。二是一套材料申报。改革前,对相同的申请材料,需要企业分别向不同部门重复提交。改革后,只需提交一份材料,即可通过业务平台,实现部门共享。三是一套系统审核。改革前,对提交材料需要不同部门各自审查把关,改革后,由综合服务窗口进行审查,并通过综合业务平台发送给工商、质监、国税、地税部门,实现了申请材料内部流转、传递,提高了办事效率,缩短了办理时间。四是减轻了企业负担。对实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的企业,不再实行组织机构代码年检制度,暂停收取组织机构代码登记工本费、技术服务费、KEY费用和年检费,真正实现了登记零收费。五是统一联动监管。工商部门在核准公司股东、股权变更的同时,将相关信息共享给国税、地税部门,对国税、地税部门认定的非正常纳税人,完税前,工商部门不予核准其法定代表人担任新设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同时,我们还不断深化“四减五制三集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行政审批流程再造,行政审批项目由219项压减至117项,35项实现即时办结;各部门单位共增加便民服务项目55项,出台便民措施127条,提高了服务效能。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当前,大冶正处于加快推进“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者,需要培育更多更优的创新创业主体,打造发展的硬支撑。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服务平台。一是做大做强孵化器。我们将依托科技工业园,建设好孵化器,运营好孵化器,提升好孵化器,把大冶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国家级孵化器,成为培育科技创业人才、提升高新产业实力的洼地。通过3至4年的努力,孵化器年专利申报量达到10件以上,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审批1-2家,年毕业企业达到15家,真正成为高新产业发展的摇篮。同时在城西北工业园建立环保产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互联网+”专业孵化平台。二是建设创业基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各乡镇、项目业主依托工业园区、城市综合体、农业产业化基地等创建省、市级创业示范基地。以基地带动群众创业创新。三是完善创业培训平台。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创新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创业培训层次,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创新培训模式,根据不同群体、不同阶段的创业需求,突出个性化服务,着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四是建设创业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创业服务资源,引进专业服务机构,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

  (二)完善体制机制。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组织成立人社、科技、财政、教育、工商、税务、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积极参与的创业创新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范围,建立联席会议和工作例会制度,编制工作计划和年度目标,互动信息,反馈情况,统筹推进我市创新创业协调工作。二是出台相关政策。即将出台《大冶市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意见》等文件,包括一些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再次掀起创新创业新高潮。出台《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有效引导科技型小微企业开展融资活动。通过专利资助奖励和项目扶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后备库,积极帮助科技型入孵企业开展产品检验检测费用补贴申报等工作。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协调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力度,扩大集合贷款业务。

  (三)优化市场环境。一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快建立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减少前置审批,简化手续,缩短时限,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二是优化行政审批管理服务。一方面加快整合行政审批职能。建立“一口受理、并联审批、高效运作”的服务模式;建立完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制度,制定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实行最严格的准入制度,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设立审批事项,实现清单外无审批。一方面集中清理行政审批“场外”环节。对“场外”办事环节以及与审批相关联的中介服务机构,实施规范化管理,坚决消除审批的“灰色地带”和隐性环节。三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转变监管机制和方式,优化市直部门内部职能配置,积极推进跨部门的协同监管,形成工作合力,把市场管好、管活;加快制定政府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增强市场主体创新动力。

  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是一个惠民工程,也是一个民心工程。我们大冶将按照黄石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新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完善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市场体系、政策体系、服务体系,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热情,努力把大冶打造成为创新创业高地。

  最后,恳请黄石市委、市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对大冶创新创业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力度,恳请各位记者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大冶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