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新闻发布会

全市环境质量、污染减排及污染源普查情况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时间:2008-06-13

分享: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下面将我市2007年环境质量状况、污染减排及污染源普查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如下:

  一、关于我市2007年环境质量状况

  2007年是我市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抢抓武汉城市圈被国家批准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按照“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要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在提高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重点水域和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及城市声环境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中心城区:全年空气污染指数(API)平均值为83,比上年降低3个百分点;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04天,比2006年多14天,优良率为83.3%,比上年上升3.8个百分点;空气中SO2(二氧化硫)和NO2(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为0.027 毫克/立方米和0.020 毫克/立方米,达到二级标准;PM10(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为0.115毫克/立方米;降尘年均值为11.81吨/平方公里·月。

  大冶城区:全年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为353天,优良率96.7%,比上年上升11.8个百分点。

  阳新城区:全年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为328天,优良率89.9%,比上年上升4.7个百分点。

  (二)重点水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

  长江和富水:长江黄石段饮用水源断面和富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其中长江黄石段Ⅲ类水质达标率为99.9%,富水水质较好,Ⅱ类水质达标率为100%。

  磁湖:水质呈富营养化特征,Ⅲ类水质达标率为84.1%,比2006年上升0.8个百分点,超标项目有总氮、总磷、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粪大肠菌群、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等8项。

  青山湖:水质呈有机物污染和富营养化特征,Ⅴ类水质达标率81.7%,比2006年下降4.1个百分点,有总氮、总磷、氨氮、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溶解氧等6项指标超过Ⅴ类标准。

  大冶湖:水质呈有机物污染和富营养化特征,Ⅱ类水质达标率为92.3%,超标项目有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4类。

  保安湖:水质呈有机物污染和富营养化特征,Ⅱ类水质达标率为90.9%,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氨氮等。

  舒婆湖:Ⅲ类水质达标率为100%。

  网湖:Ⅲ类水质达标率为100%。

  仙岛湖:水质较好,Ⅱ类水质达标率为100%。

  (三)城市声环境质量

  区域环境噪声: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 6分贝,质量等级为轻度污染;大冶市为57.0分贝,质量等级为轻度污染;阳新县为54.4分贝,质量等级为较好。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2007年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71.2分贝,质量等级为轻度污染;大冶市为74.0分贝,质量等级为中度污染;阳新县为70.4分贝,质量等级为轻度污染。

  二、关于全市污染减排工作进展情况

  污染减排是环境建设和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在推进过程中,我市按照“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标本兼治、建管并举、限期治理”的思路,坚持一手抓调整结构,一手抓工程治理,确保污染减排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一)2007年污染减排情况

  全年共削减二氧化硫0.85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800吨,与上年相比,分别削减7.81%和2.2%,首次出现双降,超计划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在调整结构减排方面,重点是通过关闭小火电、小造纸、小水泥和高能耗生产工艺等途径来实现结构减排,如关闭了黄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4台小火电机组、大冶矿山水泥厂等13家小水泥生产企业,关停了大冶市还地桥纸业有限公司等4家造纸企业、新冶钢煤气厂、黄石新通机械动力公司2台10吨锅炉,以及大冶市铜精矿群、铁精矿群等矿山企业。

  在工程治理减排方面,着力实施了青山湖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富驰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劲牌有限公司生产废水治理等一批重点工程,其中仅青山湖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就累计投入4300多万元。

  (二)今年污染减排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计划实施二氧化硫减排项目21个(含去年结转项目8个),实现二氧化硫减排7665吨;计划实施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13个(含去年结转项目7个),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1373吨。截止5月30日,全市已完成二氧化硫污染减排项目10个(其中去年结转项目8个),削减二氧化硫2318.45吨,占全年计划绝对减排量的30.2%;已完成化学需氧量结转污染减排项目7个,削减化学需氧量969.7吨,占全年计划绝对减排量的70.6%。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和工程治理减排力度,力争全面完成全年减排目标。

  二氧化硫减排:计划通过实施结构减排,关闭大冶发电有限公司、阳新县发电有限公司、湖北新冶钢35吨锅炉、大冶市红砖群、大冶市水泥群、阳新县砖瓦群、黄石河口水泥厂,形成减排能力5956.8吨,力争当年实现减排2739.6吨;计划通过实施工程治理减排,加大对大冶华鑫实业有限公司、大冶新冶特钢有限责任公司和大冶国发冶炼厂等重点企业的脱硫治理力度,力争形成减排能力770吨,当年实现减排385吨。

  化学需氧量减排:计划通过结构减排,关闭阳新县发电有限公司,形成减排能力121.52吨,当年实现减排121.2吨;计划通过治理减排,对黄石联海食品公司、阳新丰山铜矿、黄石市金谷铜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工艺废水进行治理;在污水处理能力建设方面,加快磁湖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大冶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计划年内建成投入使用,开工建设阳新县污水处理厂,确保形成减排能力2620.5吨,当年实现削减化学需氧量31.3吨。

  三、关于全市污染源普查进展情况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对正确判断环境形势,科学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7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通知》,要求从2008年初开始,各地组织开展普查和数据库建设,年底完成普查工作,2009年国家环保部将组织对普查工作进行验收、数据汇总和结果发布。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为了做好这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市政府成立了分管领导挂帅的普查领导小组,并抽调65名市级普查指导员、311名普查员,落实普查经费425万元(其中市区305万元,大冶市90万元,阳新县30万元), 在3月8日前完成了机构组建、宣传动员、普查人员选聘及培训、污染源清查等各项准备工作。

  3月中旬起我市正式进入污染源普查阶段,目前已完成入户调查、数据审核及数据录入等基础性工作,正在利用普查软件制定查询模板,对所有录入数据再次进行批量比较审核,以进一步确保普查数据的质量。通过前段时间的扎实工作,全市共清查污染源3549个、普查污染源2675个,其中工业污染源1518个(重点污染源561个、一般源957个);生活污染源1118个;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5个。5月底,我市已按要求向省普查办上报了污染源普查第一次数据。

  6月11日,以国务院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玉庆带队的国务院污染源普查督办组,对我市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了检查,在反馈意见中,对我市污染源普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