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两会聚焦

谱写发展新篇章 共创美好新生活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3-01-09

分享:

2022这一年,黄石现代化都市区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城市实际建成区面达到13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7%。

更加简洁而内涵丰富的数据,见证这座城市的发展与进步——这一年,黄石改造焕新131个老旧小区、34个农贸市场;新增学位3.4万个、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新增扩面参保3万人、引进“新黄石人”2.5万人。

“旧改”与“更新” 

老城新貌活力升

老城,承载记忆、见证变迁、写满故事。

流年清浅,岁月轮转。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老城区的旧路、破厂、老街的“城市病”日渐突出。

让老城区重新绽放出独特的城市之光,新时代的十年来,黄石先后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

2021年11月5日,全国在21个城市或市辖区开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工作。黄石市成功入选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单位,也是湖北省唯一的试点城市。

“城市更新行动”让黄石人如沐春风,充满期待。

发布《城市更新三年行动项目计划》,列出5大类共88个项目,总投资571.4亿元;重点实施老旧片区更新、老旧街区提升、老旧厂区活化利用,以及改造城中村项目33个。

编制配套的专项规划、技术标准、实施导则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建设15个城市公园绿地工程、城市商圈提升工程和历史文化街区工程。

作为老工矿城区,西塞山区坚持“政府主导、街道主管、社区主持、居民自治,多元化投入”的原则,组建项目攻坚专班,发起了城市更新行动。

该区启动实施18个片区改造项目,试点8个居民单元楼电梯加装,创建30个(条)“示范区”“示范路”“示范街巷”……

下陆区推出沿江沿湖治理、15分钟生活圈等7大类54个项目,总投资230多亿元。东方山风景区片区采用“指挥部+项目业主”新模式,先后与白村集团、鄂旅投黄石公司合作开发。

改善人居环境、补齐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品质……时间记录坚实脚步,岁月镌刻奋斗足迹。

2022这一年,黄石实施城市更新项目37个,改造焕新老旧小区131个、背街小巷38条,打通断头路15条,新增停车位7600个。

2022这一年,黄石新改建污水管网91公里;完成棚户区改造4405套;系统整治D级危房两万多平方米;新建公园、游园18个,新增城市绿地70公顷。

美不止于风景,深在品质内涵。实施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行动,黄石港区就是一个典型样本。

作为老中心城区,面对100%城镇化率,黄石港区结合实际,先后打造出胜阳港、华新中央文化区等“三大”商圈,配套改造9条商业街区。

改造的不光是老城区面貌,还有更新的经济数据。预计2022年该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6.5亿元、服务业增加值200亿元,增速均居全市前列。

铭记“来时路”之艰难,强化“脚下路”之责任,坚定“未来路”之梦想。面对政府报告提出的蓝图,市人大代表冯雨表示:突出共同缔造理念,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年内清零。把“三大商圈”“9条商业街区”打造成产城融合示范样板。

随着城市更新试点不断深入推进,市人大代表蔡冬华建议,将错过棚户区改造的老旧小区,优先纳入政府实施的城市更新项目中。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的提案建议,老城区更新改造,要坚持“建设做减法,公共服务配套做加法”的长远发展思路,严禁高层建筑挤占生活空间,透支公共设施,坚决杜绝安全隐患。

“新城”与“新产”

产城融合新赛道

黄石建市初期,仅有两个小镇、两万多人口。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黄石拉开“扩城”之路,城市格局由“沿江”开发走向“环磁湖”发展。

进入新时代,孜孜以求的黄石人开启了城市向南之旅,建设大冶湖生态新区,建成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城市格局由“环磁湖”开发到“环大冶湖”全域同城化发展。

时间是精湛的雕刻家。从“规划图”到“施工图”,再到“实景图”,城市之南,大冶湖畔,一座现代化城市未来的新中心、城市功能的集聚区正拔节生长。

新开的工地、新建的道路、新起的高楼、新办的工厂……眼下的大冶湖核心区,散发着勃发的生机、沸腾的气息。

“一年一变样、三年见规模、五年成新区。”作为大冶湖核心区建设“主攻手”,开发区·铁山区突出人产城融合,打造大平台,培育大产业,承办大活动,集聚大人气,促进大发展。

高山挡不住,大道踏歌来。2022这一年,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开工重点项目50个、总投资334亿元。一个个项目、一次次大会、一项项赛事,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磁场效应。

2022这一年,开发区首次挺进全国高质量发展园区百强,成功迈入国家级经开区五十强,建成了全省进位最快的开发区和全省唯一的中国电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园区。

2022这一年,开发区·铁山区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连续三年全市领先。

心有所信,必能行远。市人大代表梁志平认为,要全力保稳定、抓经济、促发展,惠民生,服务好大冶湖核心区建设,不断提升镇域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

“人”和“产”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这一年,黄石强势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冶湖高新区、下陆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西塞山临港产业园等“四区N园”建设。

“新城”拔节生长、“新产”强势崛起、“新人”竞相落户,这为黄石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新”力量。

2022这一年,黄石地区生产总值迈过2000亿元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引进“新黄石人”2.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6.7%,大冶湖新区与大冶城区融为一体。

大冶湖高新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形成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先进材料、生命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5+1”现代产业体系,“高新”之路越走越宽。

下陆力拼专业特色园区建设,长乐山金属表面处理产业园、老鹳庙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磁湖西临空高端商务产业园等专业特色园区建设扎实有效。

园区因港而立、产业因港而强、新城因港而兴。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大力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奋力打造武汉都市圈东向开放桥头堡,高质量发展的气势奔腾不息。

2022年1月到11月,新港园区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平均增速约7.6个和16.5个百分点。近年来,该区先后有4万多人落户新港,成为“新新港人”。

重回省域发展核心,是黄石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人大代表刘红日认为,大学生是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出台更多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留黄就业创业、施展才干。

市政协委员肖六亿建议,在黄高校专业设置与黄石产业发展对接调整。切实利用好、把握好高校资源,为黄石科技创新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眼下,新一轮的城市竞争正在兴起。奔跑中的黄石正在努力回应社会关切、提升城市高能级,让城市在争创武汉都市圈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大格局中闪闪发光。(肖琼 梁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