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安全生产

有备无患 让城市汛期不“看海”

   时间:2020-06-04

分享:

3日,下了一夜的雨刚停,气温又升了起来。

趁着大晴天,市排水管理处管网所52岁的疏通班班长何国志,带着队伍在沿湖路胡家湾路段紧张忙碌着。不下雨的天气,正是他们加班加点疏浚下水管网的好时候,稀泥要用吸泥车吸出来运走,遇到管网堵塞不通时,何国志和工友们还要用吊绳下到井里徒手作业,一来二去,大家早已汗流浃背。

沿湖路的另一头,紧邻八泉社区的华记里沉淀池清淤工作已在一个多月前完成。经过工人们锹铲车运的地底作业,这座汇集十三排片区山水雨水的池子清理出1700多立方米淤泥。“以前不管大雨小雨,这一片都有渍水,现在清清爽爽,下雨天出门都不用穿胶鞋。”当地居民向分枝竖起大拇指。

眼下汛期又至,我市已提前对城市地下管网进行改造和疏通,打通“毛细血管”,畅通城区排水系统,沉着应对雨季的到来。

未雨绸缪问诊城市内涝

今年刚改造完成的一门泵站,崭新地矗立在长江边。

从产权移交到改造重建,这座原来破旧不堪的泵站重获新生。现场值守人员告诉记者,如今长江水位刚过14米,如果水位达到24米,泵站将启动应急抽排。

这是我市未雨绸缪应对汛情的又一“利器”。为了推进排水防涝补短板项目建设工程,我市先后实施了一门泵站改造和鼎丰闸泵站建设工程,完成现场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后,城区新增排渍能力25.3立方米/秒。如今市管的胜阳港、花湖泵站、青山湖、中窑、上窑、白鹭、一门共7座泵站的抽排能力达到81.9立方米/秒,基本能满足黄石城区的排渍要求。

港渠疏浚也在克服疫情影响推进。市排水管理处生产科负责人姜涵韬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完成了华记里沉淀池、陈家湾大港和两湖连通港等地的清淤工作;筹划专项工程资金近1700万元,逐步排查修复中心城区排渍泵站主要进水渠道老化、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完成了胜阳港老排洪渠500多米港渠开裂漏水现象的修复施工。今年还计划对80公里管网进行疏浚,截至5月底已完成疏浚任务24.7公里,清捞井室2045个;从2019年汛后到目前已改造黄石七中路口、磁湖路仁智山水路段等渍水点9处。近期还组织力量,重点对沿湖路、大泉路、湖滨大道、迎宾大道等城区易受山洪冲击造成积水的沿山道路,和刚刚完成改建的道路排水设施进行全面勘查。对市管泵站534套台设备进行了检修维护,确保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城市防内涝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排涝设施仍有防汛“梗阻”

“今年汛期既要防范短时间的强降雨,又要防止出现城市‘看海’。”市排水管理处副主任李杰直言,黄石的城市防汛有经验,也有隐忧。

客观上讲,黄石襟江怀湖的城市格局不利于山洪防治,且汛期很容易因江水顶托导致城区出现内涝现象。另一方面,我市城中湖的调蓄水能力在减弱,磁湖、青山湖等湖泊面积日益减少,湖床淤积,不仅防洪调蓄能力锐减,而且在突降暴雨时因水位陡涨,往往对城区排水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黄石作为老工业城市,先生产后生活的城市格局导致老城区地下管网建设欠账明显,我市老城区建筑密度较大,不透水面积比例达60%以上,早年铺设的排水管网管径普遍较小,不利于快速排渍;以市排水管理处管理的37条市管道路为例,90%以上的管网都存在超期服役现象。不仅如此,泵站设备老化问题依旧突出,以我市最大的胜阳港泵站为例,泵站的配电柜仍然在使用许多城市早已淘汰的机械柜,电气化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黄石对中心城区许多主次干道进行了刷黑改造,同时也配套建设、改造与完善了部分路段的排水设施,但也有一部分工程由于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疏漏与管理不当,导致一些改造路段排水设施改造不合理,逢雨必渍成了让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

“从事管网疏浚工作,最害怕病毒的粪口传播。”李杰介绍,今年不期而遇的疫情,也对城市防汛工作造成了明显影响。还有一线疏通人员“老龄化”现象突出、城市雨污分流不彻底、防汛大港年久失修……这些,都成了影响城市防汛工作的短板难题。

软硬兼施破解城市“看海”

“摸清家底,补充完整基础资料数据,是我们诊断城市‘内涝病’的重要依据。”李杰说。

目前,我市正在委托第三方机构在城区开展管网普查行动,对基础数据进行摸清排查、集中统一,不仅能有效地优化地下管网规划设计,还能让应急排涝手段“有的放矢”,从而“升级”极端天气下城市设施的应对能力。

相对于“软件”的修补,城市排涝“硬件”的修建同样重要。“经费再紧张,今年也要想方设法做好城区11条排水干渠管网隐患修复工程。”李杰表示,今年计划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实施排水干渠管网隐患修复工程,目前已组织完成部分渠道勘查检测工作。同时多措并举完成沿湖路、黄石大道、颐阳路等重点路段的渍水点改造工程。并加强人员技能培训,陆续启动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

当下汛期,市排水管理处的首要任务是,配合水利部门控制内湖水位,科学合理调度各处泵站和涵闸运行;切实加强排渍设施日常维护和渍水路段抢排力度,确保汛期泵站设备启动率、排水设施及时修复率、强降雨天气抢险人员及时到位率达到100%。(廖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