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黄石市人民政府 时间:2007-10-04

分享: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6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全面超额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06.47亿元,增长1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0.15亿元,增长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05亿元,增长2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8.27亿元,增长14.6%;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4亿美元,增长7.1%;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其中出口完成3.98亿美元,增长33.4%;财政收入完成41.33亿元,增长30.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33亿元,增长2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72元,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82元,增长13.3%;新增就业人数4.9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4.19‰,均控制在年初预期目标之内。与此同时,市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均已完成或基本完成。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企业和品牌。

  坚持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一手抓传统产业做强做大,一手抓替代产业培育发展,着力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通过技术改造,扩能上档,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使传统产业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挥。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7.2亿元,实施华新水泥阳新二期、有色3号转炉、新冶钢钢管及高合金钢生产线等116个技改项目和10万吨铜板带、6000万套精密轴承等40多个延伸加工项目,全市钢铁、有色、建材工业实现产值317.3亿元,增长35.92%,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达59.96%,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商贸流通、旅游和房地产等替代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31亿元,增长25%;全市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零售店发展到10家;实现旅游总收入8.97亿元,房地产竣工面积87.9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50%和31%。坚持扶优扶强,安排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重点扶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解决了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掌握了一批能占领行业制高点的核心技术;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运行的调控和服务,着力抓好生产要素的协调;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设立200万元专项基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全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家。年销售收入过80亿元的企业新增1家,达到2家,过10亿元的企业新增2家,达到9家,过亿元的企业新增15家,达到71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增长53.1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6.9,比上年提高23.2个百分点。大力实施精品名牌工程,东贝压缩机被评为“中国名牌”,宝钢黄石涂镀板等19项产品被评为“湖北名牌”,名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0%以上。同时,坚持以工业化为龙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大冶、阳新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3.6%、42.2%,分别比上年提高2.5和2.4个百分点。

  (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制定和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启动了试点工作,完成40个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安排160万元资金实施“星火富民”工程。争取国家资金1亿多元,整理高产农田7万亩。全年粮食总产64.9万吨,增长1.8%;新增优质农产品板块面积2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品牌8个、绿色农产品25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雨润集团年加工3000万只家禽、远东麻业二期等一批产业化项目开工和投产,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7家,龙头企业网络农户10.8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5%。投入专项资金1.5亿元,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和农村生态家园建设,新建沼气池1500口,解决了3.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富河下游防洪灭螺和小青山水库整险加固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深入推进,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战略,农村贫困人口减少3.2万人。

    (三)坚持在改革开放和项目建设中找出路、求发展。

  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冶钢集团继钢铁板块出售后,部分非钢板块又与香港中信泰富公司正式签订转让协议,华新水泥定向增发A股工作启动;加大企业社会职能剥离力度,分离中央和省属企业辅体5家。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完成中小企业二次改制49家,投入扶持资金7500万元,安置职工1.37万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基本完成,乡镇事业单位“以钱养事”新机制初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投融资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以及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组织开展了香港、温州等大型招商活动。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出口规模稳步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由上年的51.8%提高到66.2%。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责任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对54个重点项目实行领导挂点制度,定期召开项目进度协调会,加强协调服务,全年共实施各类建设项目770个,其中投资过5000万元以上项目122个,有437个项目竣工使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6.7个百分点。通过土地复垦整理,新增“占一补一”指标1.79万亩。着力打造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新平台,对黄金山地区顺利实施托管,初步完成工业区总体规划的编制,新区建设拆迁工作有序推进,金山大道已经开工,大棋路、站前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

  (四)努力做好城乡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

  坚持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统筹考虑、整体推进,积极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磁湖水环境治理项目获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黄石被评为全国水环境治理优秀城市,公交集团一路车被评为全国文明线路。进一步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较好满足了重点工程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20项重点工程,沿湖路四期、天津路刷黑等5项工程全面完工,文化宫、联合村、东风路片改造顺利推进。修复破损路面和改造背街小巷道路11万平方米,改造公厕26座,新增城市绿地面积87.38公顷。同时,加大对城建专项资金的归集和管理力度,对城投公司实施重组。积极推行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实物储备土地4840亩,依法出让储备和旧城改造用地705亩,筹措城市建设资金4.65亿元。城乡交通建设方面,鄂东长江大桥已开工建设,实施外贸码头扩能改造,完成一、二级公路路基改造29.5公里,改造县乡公路37公里,连接省际出口及断头路45.8公里,建成通村油路316.3公里,新建农村五级客运站3座,农村候车棚134个。切实抓好环境保护,对21家企业的污染源实施限期治理,关停了华新1、2、3号窑,搬迁了位于中心城区的26家钢材经营网点、沿江5个散装码头和10多家污染严重的企业,有效控制了污染物排放总量。全市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290天。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长江黄石段断面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进一步加大磁湖治理力度,基本完成27个排污口截流,青山湖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基本完工。

    (五)扎实推进和谐黄石建设。

  坚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科技方面,确立了建设创新型黄石发展战略,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市共登记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42项,有19个项目获得省级科技奖励,我市被评为全国“星火富民”工作先进集体。教育方面,积极巩固基础教育,大力加强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各类各级教育健康发展。对农村学生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10万人,市城区资助贫困生9700人次,资助中职贫困生1800多人。卫生方面,进一步强化了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控,实施“惠民”医院建设试点,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农民105.5万人,参合率达72.5%。文化方面,认真抓好“八艺节”场馆、博物馆等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文化精品。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全面启动。体育方面,群众体育健康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的成绩,黄石籍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再获5项(次)世界冠军和3项(次)亚运会冠军。人口计生方面,狠抓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控制目标。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积极完善和落实再就业政策,大力开发新的就业岗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和适龄劳动力就业率进一步提高,培训农村劳动力2.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3.6万人。提高社会保障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加165元,城镇低保补助标准由人均月156元提高到180元。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筹措资金3000万元,解决困难企业及已破产改制的原国有企业历史遗留的退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归侨医保做到了应保尽保;对城乡1500多名贫困群众进行大病医疗救助;建设和购买廉租房126套,为城区1488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住房补贴。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依法关闭小煤矿13家、非煤矿山71家,重特大事故明显减少。认真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切实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深入推进平安黄石建设,积极预防、控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构筑和完善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持了社会稳定。

  (六)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黄石荣获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品牌奖,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进一步繁荣活跃。深入推进依法治市,认真开展“五五”普法,公民法制意识得到增强。积极开展“双拥”活动,扎实抓好国防动员和国防教育工作,支持部队建设,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和优抚工作,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定期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和建议141件、政协委员提案164件,办复率、见面率均达100%。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广泛听取各方面对政府工作的意见,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不断完善。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我市成为湖北省首个全辖金融信用区域。积极开展反商业贿赂工作,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联合审批若干规定》,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推行了财政与编制公开;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对企业和群众投诉的损害经济环境的行为进行了追究处理;大力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切实加强目标管理,促进工作落实。此外,人事、审计、统计、外事、侨务、对台、保密、国家安全、编制、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科普、老龄、助残、防震减灾、人防、水文、气象、档案、史志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市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的确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广泛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黄石发展做出无私奉献、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向人民解放军驻黄部队和武警官兵,向中央和省驻黄单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黄石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经济社会生活中还有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增长方式粗放。传统产业比重过大,一些落后生产能力没有及时淘汰退出市场,经济效益低,资源环境压力大。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不强,替代产业发展不快。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服务组织不健全,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部分城乡居民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解决得不够好,教育、卫生、饮水、行路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有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7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中部崛起”战略机遇,深入抓好“三件大事”,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城市发展布局调整,促进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新黄石,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1.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外贸出口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城市发展布局,推进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  

  深入实施改造提升工程,做强做优传统产业。抢抓黄石被列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政策城市的机遇,认真落实好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各项政策措施。围绕钢铁、有色、建材、能源等传统支柱产业的扩能上档,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重点组织实施好有色铜绿山矿三期、新冶钢10万吨合金钢、华新环保水泥粉磨生产线等112个技术改造项目,确保当年完成工业投资80亿元;积极做好新冶钢30万吨无缝钢管、西塞电厂二期、热电联供、阳新劣质煤电厂等18个重点项目的前期协调服务和大冶城市污水处理等35个国债和省统筹资金项目的申报衔接工作,争取进入国家和省里的笼子。围绕特钢、铜、铝、水泥等主导产品的延伸加工,集中力量抓好有色10万吨铜板带、汽车配件等21个重点延伸加工项目建设,拉长产业链条,形成配套产业集群,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深入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出口名牌,培育发展一批地方名牌。

  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替代产业规模。积极推进纺织服装、轻工食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的资源整合、资产重组,着力抓好东贝500万台压缩机、劲酒基地二期、美尔雅200万套女装基地、美岛400万套成衣基地等30个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把发展替代产业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结合起来,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集中支持一批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促进替代产业加快发展,确保今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

  加快发展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业整体素质和水平。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加快商业布局调整,着手规划建设1-2个大型商贸中心和高档次的商务酒店,开工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市场,发展一批平价超市、农家店和社区便利店,振兴一批老字号商贸品牌,不断提升商贸业态和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引导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力争今年房地产竣工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积极推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着力抓好旅游设施建设、旅游产业招商和旅游促销工作,力争旅游收入突破10亿元。

  突出抓好黄金山工业新区开发建设,调整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建新区的目标,进一步完善黄金山工业区战略规划,加快编制起步建设区控制性详规和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搞好黄金山工业新区规划与黄石市和大冶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着力抓好核心区的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大集团参与新区的开发建设,确保今年下半年工业项目能进园发展。同时,支持各县(市)区加快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工业集约发展水平。

  (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支持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通过调结构、抓龙头、建基地、成体系,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抓好四大优质产业带和六大特色基地建设,扶持7家省级和29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实施“星火富民”工程,继续抓好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科技兴农示范村镇创建工作;改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做好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完善农技110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到田率、入户率。加强新型公共植保服务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安全农业,推行标准化生产,新发展10个无公害食品、5个绿色食品。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积极扶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加快国有农场改革和发展,发挥国有农场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作用。继续实施“阳光工程”,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重。同时,抢抓阳新比照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机遇,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力争今年减少贫困人口3万人以上。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高产农田整理,重点组织实施大冶桃花港等3个国家级项目,完成整理面积5万亩。抓好水利血防、农村饮水安全、水库加固、泵站改造等水利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富河下游防洪灭螺治理工程,启动大冶湖、富池口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推进农村生态家园建设,完成全市所有乡镇总体规划和40个村庄的整治规划,为建房农户免费赠送建房标准图案,稳妥推进示范村建设整治工作;启动4个镇、37个绿色家园示范村建设,加快实施国家重点公益林、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大力实施农村能源“一建三改”项目,推进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调整投入方式,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管理使用,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突出工业化龙头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鼓励支持大冶、阳新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发展资源深加工和现代制造业,形成产业特色,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着力培育竞争力强的特色支柱产业,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过10亿元、税收过千万的骨干企业。引导市属大中型企业向县域进行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培植县域工业化发展载体,促进农村三产业发展。

  (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大中型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强做大;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健全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巩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果,推进完善农村服务“以钱养事”的运行机制;规范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稳妥化解乡村债务,加强涉农收费治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积极推进农业“小三场”、集体林权和小型水利设施产权改革。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扩大完全部门预算范围,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县(市)区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达到40-60%;积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范管理,力争今年底前全部实现国有资产集中管理;大力推行乡财县管乡用和村级资金、帐务乡镇“双代管”制度,力争实施面分别达到100%和50%;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财局管”工作。切实抓好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深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完善教育资源重组工作,推进卫生资源整合,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同时,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等各项改革。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结合国家产业政策,修改制定全市招商引资产业指导目录。围绕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加大产业招商力度,认真组织好香港、珠三角、长三角等招商活动。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开展小分队招商、定向招商,提高招商成效。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建立完善外商投资服务的“绿色通道”。同时,对现有签约项目,切实抓好跟踪服务,提高合同履约率。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充分发挥现有骨干企业在扩大出口中的龙头作用,积极培育新的出口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出口效益。加强口岸“大通关”建设,改善进出口环境。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实施科技优先战略,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今年财政对科技创新尤其是企业自主创新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实现风险共担、互利共赢。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技术机构,促进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继续搞好知识产权全国试点工作和生产力促进体系建设全省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力争有20家骨干企业成为新一轮国家、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和使用工作,合理开发人才资源,建立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制度和奖励政策,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四)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战略举措来抓。认真落实省政府下达的任务要求,围绕节能减排目标,落实措施,明确责任,强化管理,严格考核。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停止审批新的工业项目,停止审批新的工业用地;新建项目未通过环评的一律不准开工,在建项目环保设施不配套的一律不准投产。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材工作,积极实施有色铜矿伴生资源回收、新冶钢放散高炉煤气等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确保国家、省考核的13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指标全面完成。严格执行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限期治理和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等制度,进一步强化新老污染的防治,完成新冶钢、有色等单位10项环保治理项目,保持城区空气质量的稳定,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部署安排,依法依规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企业,组织实施小水泥、小火电、小造纸、城市污水等环境保护四个专项治理工程,确保完成省定考核目标。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紧制定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认真组织新冶钢、有色、华新3家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深入推进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三大资源循环圈”建设,加快实现粉煤灰、煤矸石、尾矿渣、冶金化工废渣和有机废水的综合利用。大力推进清洁生产,重点做好列入全省第一批清洁生产企业的审核验收工作。

  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依法依规使用土地,落实耕地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快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坚持保障发展与节约资源并重,进一步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制订年度开采计划,落实管理措施,严禁乱开滥采、采富弃贫,防止浪费资源。推进深部找矿,搞好资源的合理保护开发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快磁湖二、三级截流管网和环青山湖截流干管建设,实施磁湖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工程,实现环“两湖”污水全线截流,启动磁湖水循环工程,不断改善“两湖”水质。加强对境内河湖水体、山体的生态保护,着力抓好富河、大冶湖、铁金港等流域水资源治理保护和黄荆山、长乐山等开山塘口的生态恢复。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防治面源污染。

  (五)进一步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建设秀美黄石  

  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工作,不断满足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年要完成沿江、环磁湖、黄金山新区开发建设和旧城改造的统一规划,抓好城市重要地段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提高控制性详规覆盖率。加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依法严格规划管理,对违规行为严肃查处,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连续性。

  加强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重点实施好四大工程,完善续建项目和新开工一批建设项目。实施道路建设工程。抓好新火车站站前大道二期、师院路、金山大道、河西大道、下陆大道等续建工程,启动大棋路一期、湖滨西路改造、黄思湾隧道整修等新建项目,进一步优化城区路网布局。实施旧城改造工程。重点推进磁湖南北岸土地开发,抓好磁湖西岸、团城山公园改造;加快文化宫、东风路、联合村等区域旧城改造步伐,有计划分片逐步改造月亮山下居民区;改造背街小巷及人行道8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城市公厕30座,改善老城区居住环境。实施城市绿化工程。以申报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大城市道路、公园、庭院绿化工作力度,完成磁湖沿岸滩涂绿化工程,建设大众山风景区一期工程,新建改造绿地面积100公顷。以“绿色环保年”活动为契机,努力提高市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实施交通建设工程。配合做好鄂东长江大桥、大广高速黄石段建设以及杭瑞高速黄石段的勘测设计工作;完成集装箱码头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市物流中心和棋盘洲码头一期工程,启动大冶罗桥客运站和阳新兴国港区工程;加快公路改造,力争完成县乡道二级公路改造18公里、县乡道等级公路改造31.3公里、省际出口及断头路改造40公里等建设任务。

  加强城市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继续开展全国卫生城市和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管综合执法水平。加强监督管理,推进建筑节能和禁止使用实心砖工作。加大户外广告、建筑渣土、占道经营和油烟、噪声扰民的管理力度,健全完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的运作机制,扎实开展省市级卫生单位、社区、村镇创建工作。

  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面向广大群众的普通商品住房,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建设。重视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不断完善廉租房建设和租赁住房补贴制度。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严格查处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六)加强财税金融和物价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财源建设和财政管理。深入推进县(市)区财源建设目标管理,进一步增强县域和城区财政实力。着力优化税源结构,增加地方可用财力。坚持依法治税,认真做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总价款直达入库等工作,切实做到应收尽收。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坚持把保运转、保稳定、保法定支出放在首位,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提高待遇、低保提标和公务员工资改革等政策落实到位。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将用于支持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城市建设等各项财政资金进行归口管理,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估审计,切实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跟踪管理和审计监督,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努力扩大金融投入。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创新金融服务方式,认真解决好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继续抓好2006年全市金融机构与企业签订的218.6亿元贷款合同和授信协议的落实工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主动介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大对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信用创建工作,巩固我市“A级信用市州”三连冠成果。加强金融监管,积极防范金融风险。

  加强和改进价格监管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价格监测体系和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应急处理机制,切实抓好粮油食品、能源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监控工作。完善价格调整听证会制度,从严控制出台提价项目,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七)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加快黄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预算内公用经费补贴标准。对农村和城镇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除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建立完善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制度。巩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成果,迎接国家验收。规范办学行为,积极开展教育领域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实施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支持湖北师范学院和黄石理工学院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

  进一步加强卫生工作。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切实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坚持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完善服务功能,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开展社区卫生机构“医药分开”试点工作。加强惠民医院建设,扩大惠民医院覆盖面。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进一步抓好乡镇卫生院的改造和建设,全面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参加合作医疗农民补助标准。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尤其是城乡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抓好“八艺节”分会场的各项工作,加快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建设,加大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力度,规范网络文化和网吧的管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继续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推进城区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狠抓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支持驻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积极做好部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优抚和政策落实工作。

  (八)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推进和谐黄石建设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重点援助“4050”人员、双下岗失业家庭、“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解决历史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加强就业培训,使城镇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培训就业1人,力争农村有务工能力和外出愿望的“零转移农户”每户培训转移1人。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力争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万人。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试点,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网络。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五保合一”机制,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力争社会保险费征收达到10.9亿元。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逐步实现个人帐户实帐运行。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从7月1日起人均月增加80元。完善医疗保障政策体系,研究多种层次、灵活协调的医疗保险参保办法,将城镇低保人员纳入医保。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推行农民工工伤保险,认真解决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积极做好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低保对象中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子女的“三无人员”和因大病、伤残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给予重点救助,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加强农村特困户救助、医疗救助、五保供养、灾民救济等救助工作。逐步健全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工作,扩大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覆盖面。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执法力度,突出抓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开展对煤矿、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加强烟花爆竹“禁改限”后的监管工作。依法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坚持领导干部阅信、接访、下访和包案制度,建立和完善群众信访“绿色通道”,加强城乡基层信访民调组织建设,努力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稳定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国家安全工作,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进一步落实维护稳定责任制,深入推进平安黄石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着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是政府应尽的职责。经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结合实际,今年重点办好十件实事:①帮助1.1万名“4050”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帮助4000户“零就业”家庭中每户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②实施“技能培训就业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2.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8万人。③做好农村扶贫工作,完成600户贫困户危房改造;确保完成500户、2000人的扶贫搬迁任务。④修建农村通村公路200公里。⑤市财政对每个农村乡镇卫生院改造补贴10万元。⑥筹资300万元,资助普通高中贫困生;拨款676万元,将市三中、实验高中纳入公办学校序列。⑦筹资300万元,用于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筹资3000万元,继续解决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遗留问题和低保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⑧筹资3500万元,解决14.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筹资750万元,解决城区部分偏远地区居民饮用自来水问题。⑨投资1000万元,建设和购买廉租住房,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家庭发放租赁住房补贴。⑩投资2000万元,启动市体育馆建设;投资800万元,建设孤残儿童康复中心。

  三、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切实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努力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工作重点放在规划指导、政策引导、加强协调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坚持不懈地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提出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建立健全政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促进机关作风转变。以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优化发展环境“三提高一优化”为目标,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在市直机关全面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完善重大事项督办制度,对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若干重点问题,定专班、定责任、定目标、定进度,建立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加大督办落实力度,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严格依法行政,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深入实施《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确保行政行为主体合法、程序规范、适用得当、体现公平。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化政务公开,保证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管理权。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完善政府信息公布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工作效率。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并征求政协意见的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巩固基层民主,加强社区建设,完善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制度。坚持依法治市,全面开展“五五”普法工作,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坚持从严治政,建设廉洁政府。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形成靠制度管人管事制权的有效机制。坚决制止铺张浪费,规范公务接待,堵塞管理漏洞,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制度,继续抓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领域。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以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任务光荣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