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黄石市人民政府 时间:2007-10-03

分享: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年,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本届政府开局良好。

  --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16.98亿元,增长12.5%。工业经济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1.87亿元,增长24.8%;实现利税23.57亿元,增长36.2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61.5亿元,增长31.7%。认真落实各项扶农政策,农业获得全面丰收。农业总产值增长5.5%,粮食总产增长9.1%;农民人平负担31.04元,比上年减负22.26元。财政收入完成23.05亿元,增长2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72亿元,增长20.22%,按可比口径增长28.29%。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3亿元,增长27.54%,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78.56亿元,增长38.52%。全年共实施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583个,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70个,山南铁路、西塞电厂一期、华新6号窑等28个项目竣工投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5%。城乡市场繁荣,金融支撑作用增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6.27亿元,增长12.9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31.76亿元、143.1亿元,比年初增长25.4%和5.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8.79亿元,增长11.6%。

  --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取得了新进展。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市关注的冶钢改制,其钢铁板块成功与香港中信泰富公司实行重组,新冶钢公司生产经营正常运转,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非钢板块的大部分企业也已改制。黄石矿务局改制基本完成。中小企业转机建制步伐加快,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农村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国有农场改革等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市级政府机构改革稳妥实施。在市直公益型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以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活力。财政四项改革继续推进,加强了财政管理,促进了源头治腐。食品药品监管和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对外开放取得了新进展。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亿美元,增长30.2%,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2家;进出口贸易总额达5.72亿美元,增长60.9%,其中出口完成2.24亿美元,增长29.4%;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加强,积极参与武汉城市圈建设,与武汉合作项目总投资已超过30亿元。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面貌不断改观。完成了黄荆山新区分区规划、环磁湖景观规划、城区分区规划和一批专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全面启动。投入3亿多元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城市主次干道45.8万平方米,建成至大冶的区间快速干道、李家坊立交桥、中窑外滩公园等10个重点工程。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步伐,富阳线、黄富线建设工程基本完工,改造县乡公路100公里、乡村公路470公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开工建设富河流域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完成水库整险加固38座,改善灌溉面积2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1万亩,植树造林10万亩。大力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集中开展了载客摩托车等五个专项整治行动,关闭了市区黄荆山沿线小水泥厂、石灰厂等污染企业和11个采石场,启动了磁湖、青山湖综合治理,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实施城市绿化工程,新增、改造绿地面积28.5万平方米。小区创建和房地产开发取得新的成绩,全年创建省、市级优秀小区分别达到4个和10个,房地产开发新开工面积96.6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5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61.8%和38%。

  --科教兴市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进步明显加快。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21项,引进科技成果35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科技创新奖3项;我市被列为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试点城市。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普九”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复查验收;全面实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其中4256名农民工子女入学享受一费制待遇;筹资1057万元资助9万多名贫困生上学;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重组基本完成;黄石高专顺利升级为本科院校,黄石理工学院正式挂牌;湖北师范学院创建综合性大学工作启动,建设全面铺开。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文化、出版物市场管理加强,扫黄打非成效明显;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竣工,新博物馆等工程开工建设;人民剧场等一批经营性文化单位顺利改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市传染病医院扩建等一批公共卫生设施竣工;有效防止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扩散;对艾滋病人和晚期血吸虫病人实行了免费救治;指导帮助县、市调整乡镇卫生院布局,逐步改善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稳妥实施。体育工作成效显著。完成了南湖游泳池和体育场一期改造工程,成功举办了全市第三届社区运动会、第五届老年人运动会,承办了全国第五届舞龙舞狮锦标赛等赛事活动。数字电视全面启动,广电中心建设基本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初步建立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出生婴儿性别比较上年下降了7个单位值,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此外,审计、统计、外事、侨务、旅游、对台、保密、编制、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科普、老龄、助残、防震减灾、水文、气象、档案、史志、社科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不断加强。

  --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87万人,增长25.8%;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三条保障线”衔接平稳,下岗保障与失业保险基本实现并轨,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新增社会保险参保5.87万人。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增加了企业退休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低保工作进一步规范,共发放低保金4800多万元,保障面达到8.9%,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65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26元,增长12.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3.98亿元,比年初增长20.74%。加大扶贫力度,全市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4.1万人。启动第二期农村人口饮水解困项目,完成4.37万人的解困任务。实施农村“福星工程”,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0.5%。集中开展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兑现拖欠工程款2.31亿元,清偿率达到71%,兑现拖欠农民工工 资668万元,基本完成年度清欠任务。与此同时,市政府年初承诺的十件实事的17个子项,除1个子项因国家政策调整,暂不能实施外,其余全部如期完成。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推进,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窗口、文明单位、文明新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以“四观”为主要内容的学教活动深入推进。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初步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定期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广泛听取各方面对政府工作的意见,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不断完善。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438件,办结率、答复率均为100%。扩大基层民主,城市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顺利完成,其中23个社区实行了直接选举。厂务公开、村务公开进一步规范;村民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调整取消行政许可项目61个,建立健全了行政许可配套制度,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得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影响市民安全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治安状况有所好转。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各类安全隐患的专项整治,严格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安全生产各项指标控制在省定指标范围之内。成功举办了广州军区“防空防灾一体化”试点演习。加强信访工作,集中解决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规范了食品药品市场经营秩序。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加大,我市被省政府授予“A级信用市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完善了市政府工作规则,开展了“每月一课”学习活动,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推进公用事务公开,集中开展了整顿规范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工作;在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全面实行勤政廉政 “九不准”、企业“宁静日”、工作“无缺位”制度和“禁酒令”,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得到加强。继续治理教育、涉农、医药及垄断行业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集中在全市12个部门开展了行风评议活动,部门行业作风进一步好转。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凝集了全市人民的心血、智慧和奉献,体现了人大、政协及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积极支持和有效监督,饱含了驻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对我市改革建设事业的热情关心和积极贡献。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黄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的历程,围绕全面完成市第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我们突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工业兴市”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用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用工业理念抓农业农村工作。通过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完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第二,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和价格调控,加大对煤、电、油、运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组织和协调,着力解决影响经济运行的一些突出问题。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推进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使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的优势得到更加充分发挥。第三,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坚持在深化改革中找出路、谋发展,推进各行各业改革的新突破,努力克服体制性障碍,以体制和机制上的比较优势赢得发展上的竞争优势。第四,坚持以民为本,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五,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生产力要素来抓,大力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促进了行政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人居环境的改善,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黄石自己与自己比发展较快,但与先进地区比还存在差距,发展不快、发展不够仍然是我们当前的主要矛盾;由于产业结构矛盾的影响,宏观调控带来的压力较大,煤、电、油、运、土地等部分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逐步加剧;农业产业化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不快、实力不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对外开放特别是招商引资水平不高,引进的高(高新技术)、大、“洋”(外资)项目不多;社会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机制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城乡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城市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环境保护工作亟待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特别是行政能力建设、勤政廉政建设和工作效率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等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5年主要任务 

  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一年。黄石作为老工业基地,改革创新、加快发展任务繁重,人民群众求富思进的愿望强烈。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改善人民生活是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既面临挑战和压力,也具备加快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从国际看,世界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贸易扩大,投资资本活跃,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从国内看,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等薄弱环节的扶持,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别是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及沿海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我们调整结构、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从黄石看,近年来,我们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民营经济发展,一批重点项目先后竣工、投产达效,为加快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们一定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在新的一年争取经济社会有新的发展,城乡面貌有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宏观调控政策,继续抓好“三件大事”,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为“十一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利用外资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大力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围绕实施新型工业化规划,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增强产业竞争力。做强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重点对冶金、建材等产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嫁接改造,进一步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坚持以冶钢、华新、有色等优势企业为核心,延伸产业链条,形成配套企业群体,变传统产业为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制定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纺织服装、轻工食品、机械化工等行业的扶持。积极推广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在每个行业重点做大1-2个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推动相关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增强区域竞争能力。尤其是纺织服装行业,要坚持以服装产品为龙头,逆向带动纺织、面料、辅料、印染及相关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高新产业。抓好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替代产业的开发引进,着重培育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生物医药,形成替代产业基础,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品牌培育。突出重点,做大做强现有名牌产品。坚持以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为依托,以终端产品为切入点,筛选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新产品,进行培育扶持,壮大我市中国名牌、省级名牌阵容,积极争创国际名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启动点来抓。全力抓好55个投资额过5000万元的重点建设项目,确保当年完成工业投入55亿元,力争突破60亿元。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东贝3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尖峰水泥等18个项目竣工投产。继续实行跟踪协调服务,确保宝钢黄石公司50万吨冷轧板、美岛工业园、华新6号窑二期工程等30多个项目开工建设。坚持市领导挂帅、市直部门挂点的工作责任制,协调解决好项目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时,集中力量抓好全省工业投资项目导向计划的33个重点项目、“三个三”工程的6个重点项目和8家重点企业,积极做好西塞电厂二期、冶钢综合技术改造、美尔雅新工业园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加快工业园区发展,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冶、阳新、西塞山、铁山等有条件的地方要集中力量建设好一个工业园区,“筑巢引凤”。要加快完善河西工业园区的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下陆至铁山之间关闭矿山和小水泥厂后的新型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坚持以培育“一园一品”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引导各县(市)区依托现有园区,对相互关联的产业和企业进行空间布局调整,重点培植1-2个支柱产业,形成产业扎堆效应。同时要引导民间资本、乡镇工业向产业园区聚集,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招商引资的载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强协调服务,努力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注意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和协调服务,争取上级支持,发展协作关系,努力缓解煤、电、油、运紧张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制约,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狠抓企业扭亏增盈,重点抓好亏损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亏损大户的减亏、止亏工作,努力将企业亏损面控制在25%以内,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0%。

  (二)突出农民增收,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面落实各项扶农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继续强化各种支农措施,全市免征农业税,落实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严格土地管理,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达到64万吨以上。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加大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力度,解决2万贫困人口和3万返贫人口的温饱问题,力争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增收100元以上。

  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重点扶持劲牌、珍珠果等1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条,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着力抓好10家种养示范大户和10家科技示范大户。继续实施农产品优质工程,抓好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通过政策引导和增加投入,支持蔬菜、畜牧、水产、林果四大优质产业带和吴茱萸、油茶、苎麻、黑芝麻、绢丝丽蚌、优质家禽六大特色基地上质量、上规模、上水平,带动千家万户,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副产品质量监管,确保农副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产品流通,积极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抓好内河堤防加固、病险水库除险、农村饮水安全、抗旱水源、退耕还林、外资造林、血防灭螺等工程建设。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切实加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和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落实年”活动,抓好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大力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农业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搞好农户小额信贷工作,抓好农业招商,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力争今年各项投入在上年基础上增加1000万元。加强涉农资金使用的统一管理,提高农业资金使用效益。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把发展县域经济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结合起来,以中心城镇为重点,坚持以产业开发为先导,以建设公用设施为基础,推进城镇建设,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形成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对10个重点集镇和口子镇,要加大支持力度,使其在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上形成特色规模,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排头兵。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支持农民兴办家庭工厂和合作办厂发展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三)以招商引资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突出招商主体、依托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基础、优化投资环境”,不断改进和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办法,组织经贸洽谈活动,搭建招商平台,帮助和支持企业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结合我市经济比较优势,突出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冶金、建材、机械等传统产业的产业链伸延和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制重组,积极吸引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来我市投资发展。完善招商引资机制,以项目为载体,建立市直部门、城区、企业“三位一体”的招商引资工作新机制,制定引资项目异地建设利益分配和统筹调度使用项目建设用地办法,实行项目个数和引资额综合考核。对城区引资建设项目新增税收市级留成部分,5年内全额返还。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要优化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和服务环境,增加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积极参与武汉城市圈建设,加强与武汉的产业对接,为推动武汉城市圈的区域经济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培植壮大外贸出口主体,充分发挥美尔雅、美岛等企业在全市出口中的龙头作用和外贸出口公司的专业优势,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取得出口经营资格,壮大出口队伍。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抢抓纺织品出口配额取消的机遇,扩大纺织、服装等传统产品出口,加大对机电、高新技术出口企业的培育,巩固发展加工贸易出口,扩大一般贸易出口,提高自营出口比重。大力开发日本、东南亚传统市场,积极拓展欧美、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进一步优化外贸出口服务环境,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实施“大通关”战略,完善电子口岸建设,提高通关效率。进一步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大力发展境外带料加工和境外承包工程,扩大国际劳务输出,实现以外经促外贸。

  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各级开发区特别是黄石高新技术开发区要立足于培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招商引资,壮大板材、服装等特色产业,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产业,形成集群发展格局,力争两年内市开发区产值过100亿元、利税过10亿元。进一步改善开发区创业环境,积极完善高新区国家级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和产业化。

  (四)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

  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搞活民营经济。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准入限制,大力激活民间资本。对新办民营企业,非关键条件尚有欠缺,但一年内可以完善的,可先核发为期一年的营业执照;对申请注册资本50万元以内的民营企业,可试行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对新办生产型民营企业,自投产之日起,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两年全部返还,后三年返还50%。建立发展民营经济目标管理制度,鼓励乡镇、街道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千方百计扶持失业人员和农民加入经商创业的行列,鼓励支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工作人员辞职、离岗创办民营企业。

  扶持现有民营企业壮大实力。引导、扶持现有民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招商引资、加强管理发展壮大。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对外贸易,开展民营高新科技企业认定工作,并将其纳入市级技改贴息贷款、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经费等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凡在工业园区和集中管理的市场内年营业额在50万元以下的民营企业,实行联户统管、统一征税;对税收入库额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入库税收超过20%的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企业扩大再生产。同时,要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诚实守信、勇于开拓的民营企业家队伍。

  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市已经出台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结合实际,对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出现非法律严禁的过错,实行“首次不罚”制度;对上级有明文规定的收费项目和罚没项目,执行下限标准或减半征收;将“企业宁静日”制度延伸到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担保基金规模,力争今年资本金扩大到1亿元;支持金融部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投入,充分发挥各级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组织和发动民营企业开展融资互助活动,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

  (五)坚持改革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加快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步伐。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从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和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突出重点,一企一策,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争取年内基本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制重组。推进下放城区中小企业改革,对少数改制不彻底的企业实行二次重组。做好破产企业的清算收尾工作,基本解决破产企业干部职工养老、医疗保险问题。提高上市公司的营运效益,帮助符合条件的上市企业增资扩股。指导已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做好上市前的准备工作,推荐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家庭承包制度,切实做好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力争化解村级债务10%左右。进一步推进国有农场综合改革,完善内部管理体制,促进农场持续健康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安排,在认真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规范乡镇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职数配备,降低行政成本。继续抓好农村技术推广体制和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切实履行好出资人职责。制定分类监管和营运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加大对国有资产的集中监管力度,减少中间管理层次;健全完善国有产权交易制度,出让和占用国有资产要实行市场化运作、有偿使用;加强土地收购储备工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者的管理和监督,使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建立新的用人制度,完善内部分配机制,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

  (六)深入开展“双创”活动,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坚持以规划为先导,积极推进“三大开发”。大力推进环磁湖开发、沿江岸线开发和黄荆山新区开发,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城市功能。认真做好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老城区改造规划编制工作,严格规划管理。继续抓好环磁湖景观和周边功能开发,推进沿湖道路和磁湖北岸建设,完成团城山公园扩建。有计划加快磁湖南岸和老城区改造开发建设。建立健全黄荆山新区开发管理体制,强化新区规划控制,抓紧做好新区道路及供排水等重点配套设施建设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加大沿江岸线的开发整治力度,整合资源,调整码头,护砌江岸,美化江滩,改善环境,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整治任务。

  实施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施工组织调度,完成杭州路西延、川气东输等9项续建工程。开工建设大韦路(大冶至韦源口)、城区供水管网改造等9项城建重点工程。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大力开展景区、公园、道路、庭院、荒山绿化,新增绿地面积60万平方米。交通设施建设要全力做好鄂东长江大桥、大(庆)广(州)、宁(波)樟(西藏樟木)高速公路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新改建一、二级公路36公里;力争集装箱码头扩能改造项目、道路客货运主枢纽项目立项开工建设;积极做好十六码头改造和棋盘洲港区建设的前期工作。大力推进房地产开发,确保全年开发面积保持在100万平方米以上。继续实施小区创新工程,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实施体制创新工程,深化城管执法、市政公用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新的城市环境卫生和执法管理评价机制,逐步理顺市、区两级城市管理体制。实施环境整治工程,拆除违章建筑,消灭暴露垃圾,规范管理建筑渣土,进一步提高环卫服务市场化水平。实施畅通工程,突出解决好占道经营、乱停乱靠的问题,规范交通营运秩序。实施综合执法工程,在中心城区实行市容集中执法管理,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实施环境保护工程,加强新老污染源的防治工作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依法关闭影响城乡环境的小矿山、小冶炼厂。对黄荆山北麓和长乐山地区的开山塘口实施综合治理,完成磁湖北线、中线污水截流工程和青山湖污水截流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扩建及青山湖联通港清淤整治工程,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油烟、噪声等环境问题,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确保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

  (七)认真做好财税金融和商贸流通工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大力开源节流,确保财政收支平衡。着力培植财源,尤其是骨干财源,扩大收入规模。坚持依法征管,积极开展税源调查,突出重点行业、重点税种和重点环节,加大非税收入管理,确保收入足额均衡入库。认真做好契税征收调整工作,完善社会保险“五险一单”申报审定和“五费一票”征缴制度。强化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确保工资性支出、法定支出和各项重点支出。结合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供给范围,调整支出结构,支持重点事业发展。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抓好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和政府采购四项改革,将市直15个部门纳入完全部门预算,确保市直一级预算单位和实行完全预算的二级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收付范围,逐步将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规范采购管理。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避财政风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建立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机制,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金融部门要把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同黄石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增加对企业的投入,扩大个人消费信贷的种类和规模,保持金融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企业要主动加强与银行的沟通,争取银行支持,同时严格按合同办事,保持良好的企业信誉。经济管理部门要加强协调,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继续抓好金融信用创建工作,使黄石率先成为全省信用区域。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增强服务功能,发挥好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切实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安全。

  着力培植新的消费热点,大力发展服务业。开工建设黄石区域物流中心,重点抓好花湖农产品、装饰材料、汽车、钢材等批发交易市场建设。结合老城区改造,规划建设好城市中心商业街区。在发展连锁经营、大型超市、物流配送的同时,要提升商业业态和服务业档次,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加快住宅建设步伐,进一步放开搞活住房二级市场,促进住房消费。加强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和旅游促销,扩大旅游消费。继续抓好汽车、通信等消费热点的培植,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同时,加大市场和物价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八)努力建设“和谐黄石”,促进社会发展和稳定

  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制度。以发展民营经济为重点、以第三产业开发为基础、以劳务输出为补充,广开就业门路,建立多渠道、多途径、多领域就业格局。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就业培训,实现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和稳定就业。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重点抓好小额贷款、主辅分离、税费减免、四项补贴、资金投入“五项政策”的落实,完善社会保险补贴办法,开展“4555”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援助、补贴试点。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收,加大清欠力度,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将城镇所有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范围。继续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所有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居民都能得到最低生活保障。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推进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和乡镇、文化、血防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出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平等协商制度、欠薪预警保障制度和建筑业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继续做好农村特困人员的救助工作,积极推进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逐步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大病救助体系。继续坚持定向结对帮扶等措施,认真落实困难群众就医、子女上学费用实行救助和减免政策,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活,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抓好科教文卫工作,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围绕科技兴厂、科技兴农,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及特色产业的产业化项目;重点培育15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做好国家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全面启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试点城市工作,保护知识产权,完善科技奖励和考核体系。推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改革教育评价制度,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加强基础教育,逐步解决基础教育投入不足和农村教师缺编问题,努力消化“普九”债务,基本完成农村学校D级危房改造;加快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积极引进人才,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稳妥做好国有企业学校分离工作。加大对文化事业投入,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开展文化市场整顿,强化对网吧的管理。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规范医疗卫生市场,积极做好艾滋病、血吸虫病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扎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确保当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接近正常水平。建设博物馆、“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场馆等文体设施,大力发展社会公益性事业。积极支持驻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抓好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健全国防动员体系;继续做好“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强化各项措施,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落实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继续抓好“四五”普法工作,全面完成“四五”普法任务。健全基层民调组织,继续加强信访民调工作,重点解决好信访老户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经济建设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环境。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抓好重点行业的安全整顿,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避免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执政能力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改进政府工作,提高政府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做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政府抓中心、促发展的能力。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科学判断发展形势,奋力抢抓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并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抓发展的方式方法,切实把工作精力集中到抓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抓好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认真抓好全市经济普查,精心编制黄石“十一五”发展规划。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政府抓改革、保稳定的能力。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同时注意准确把握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要进一步提高政府抓服务、促开放的能力。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创新政府运行机制,提高政府的工作效能,努力实现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第二,坚持依法治市,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认真制定市、县(市)区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依法行政长远规划和阶段性工作目标,把依法行政纳入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日程,使政府行为符合法律规范。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并征求政协意见。进一步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决策邀请本市公民参与旁听,在“中国黄石”网站公开不涉密的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议定事项,规范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健全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听证、公示、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提高政务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继续加强社区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

  第三,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政府公务人员的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满腔热情地为基层、为人民群众、为市场主体服务。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是否受益作为检验政绩的根本标准。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重点工作。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切实抓好述廉、评廉、考廉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落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勤俭办事,扩大公务员职务消费货币化试点改革范围,统一党政机关各种津补贴发放标准,严禁私设“小金库”、违规超标准发放津补贴。加强政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行政问责制,对公务员“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严厉查处,直至清理出公务员队伍,依法追究责任。抓好对政府工作人员思想道德教育和党纪政纪教育,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第四,切实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进一步精简会议、减少文件,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体察民情、排解民忧。健全工作责任制和督办检查制度,抓好工作落实。坚持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继续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办好八件实事:一是确保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8万人。二是筹措1500万元资金,完成通村公路(油路或水泥路)300公里。三是筹措1000万元资金,解决破产企业特困职工医保困难;筹措200万元资金,解决2000户住房困难户住房补贴。四是筹措4600万元资金,解决中窑至冶钢片居民饮用自来水及生活用电整改工程。五是筹措800万元资金,加强对5 个街道办事处、25个社区、1 个社区服务网络中心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六是筹措500万元资金,对城市低保对象、农村特困户、五保户、特困优抚对象患重大疾病实施医疗救助;对全市1.8万名农村特困人口,按每人每年120元标准实施救助;加强农村福利院建设,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七是筹措2000万元资金,启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场馆建设;筹措300万元资金用于公共卫生设施建设项目贴息。八是启动阳新富河流域血吸虫病疫区农村3.8万人饮水安全工程。 

  各位代表,黄石当前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扬改革和发展的旗帜,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黄石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