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B,广东的;闽A,福建的;浙C,浙江的;皖A,安徽的;沪A,上海的……”2月2日,大年初二,在阳新黄颡口镇周堡村文化广场,76岁的一组村民曾春芳清点停放在这里的车辆。
周堡村有近千人在外工作。近年来,开车回家过年的乡亲一年比一年多。在自家门口、村里文化广场、湾组道路边像车展一样,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车,挂的车牌有上海、北京等大都市的,也有挂广东、海南、浙江等经济活跃省份的。这些天南地北的小车大多数是在外工作的乡亲开回来的。
村民曹树山的女婿吴文是该村最早在上海打拼的泥瓦匠之一,凭着自己的好手艺在上海干得风生水起。去年,吴文将自己开的一辆沪A牌照的车送给了舅弟,自己又买了一辆挂沪A牌照的车。
一组向能家的车子最多,每年春节,自家门前只能停放3辆车,还有两辆车要“借”文化广场停放。向能家有3个儿子,都在外地买了商品房,其中老大、老二又回家合建了一栋三层小别墅。像他们这样在外买房又回家建房的不在少数。
“儿子带我们乘飞机坐高铁,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爬了长城,去了云南、三亚等地的好多名胜古迹。”八组70多岁的汪祖明笑着说道。今年,儿子说带我们来个自驾游去西藏看看。
“现在家家住楼房,村村都有文化广场,湾湾都有通车路。我们村东距即将建成的203省道只有6公里,村西上蕲嘉高速不到15分钟,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曾春芳跟旁边的几位老年人说道。
开发区·铁山区经济信息化和商务局干部柯松云分析,农村居民回乡过年车牌多样化的现象,不光反映出居民收入的增长、基础设施的改善,更是我国经济发展动力活力增强,新兴产业持续发力,有效吸纳就业、扩大就业的“海绵效应”的充分体现。(梁坚义 曾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