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头条

无边光景一时新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3-04-03

分享:

大冶湖核心区

最是一年好时节,无边光景一时新。3月的黄石,繁花似锦,生机盎然。

在鄂东长江南岸——踏着开放图强的足迹,这方投资的热土项目建设正酣,创新动能澎湃,节点港区加速成势。

在阳新富河流域——伴着奋跃而上的鼓点,这片广袤的沃野春耕备耕正忙,工业提质倍增,乡村振兴日新月异。

在大冶湖流域——迈着奔忙不息的脚步,这处发展的高地园区建设气势如虹,车间机器轰鸣,湖畔新城拔节生长。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黄石正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奋进在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征途上。

守底线 护卫天蓝地绿水清

万里长江,奔流不息,以天然伟力造就了这方湖库纵横、水网密布、山明水秀、钢花飞溅的沃土。

258处湖泊、266座水库、76.87公里长江黄金水道……

临江而立的西塞山,留下了唐朝诗人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绝美诗句。

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水,或滋养万物,造福众生而不争;或肆虐四方,涂炭生灵而不顾。

除水害、兴水利,治国安邦。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黄石人以血肉之躯和钢铁般的意志,大兴水利干出一片新天地。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讲话和科学论断言简意深,重若千钧。

旗帜指引方向,核心领航未来。铭记嘱托,守护荆山楚水,四化同步发展,加快推动先行区建设,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了《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从筑堤防洪到生态保护,再到绿色发展,“这片水”又被赋予了“社会长治久安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历史使命。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黄石,荆楚门户、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湖北省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战场、幕阜山生态屏障的重要战线、全国现代化农业基地的重要典范。

把握“时与势”,致力“知与行”。肩负建设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职责使命,黄石守牢水安全、水环境安全、水生态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底线,探索以四化同步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黄石路径——出台《黄石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确保“一江两水”为主体的流域底线安全基础上, 统筹“廊、带、城、网”四要素,加快黄石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黄石市水利和湖泊局局长张亚洲解读:坚持全域谋划、系统治理,把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治理结合起来,统筹好城市发展和防洪治理的关系,实现人水和谐。

巩固提升长江大保护标志性战役成果,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攻坚提升行动,大力构建城市防洪网、供水网、生态网。今年,黄石围绕“水灾害防御、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谋划水利项目112个,总投资414.2亿元。一季度,黄石已开工43个项目,规划总投资48亿元。其中,大冶湖泵站更新改造、富水重点中型灌区续建等重点项目主体完工。

以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为例,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凡后美说,黄石先后投入近10亿元,持续开展截污治污、水体提质等行动,长江干流水质持续保持Ⅱ类。

这是最直观的数据,更是有保障的民生——

黄石深入实施一批水利补短板工程,长江堤防达到防御1954年型洪水标准,大冶湖流域堤防基本实现20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阳新富水干流堤防全线达到20到30年一遇防洪标准。

近年来,黄石新建和改造小型集中供水工程31处,农村饮水自来水普及率提升到92.64%,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实现达标。

2022年,黄石11个省控以上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为81.8%,5个国控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为100%;7个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惊蛰春来,万物新生。城市与人,铿锵启程。

走近大冶湖枢纽工程提能升级项目现场,大冶湖泵站站区环境改造工程建设如火如荼。这座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泵站,是大冶湖流域唯一通江闸口,是保障大冶湖流域特别是两大国家级开发区安全的重要站点。

因年久失修,超驼峰运行、机组老化、运行预热时间较长等问题突出,黄石适时启动了大冶湖枢纽工程提能升级工程,更新6台水泵机组,防汛监测、调度等各环节操作实现从人工机械化变为一键智能化。

大冶湖枢纽工程管理站负责人黄炜说,提能升级项目实施后,泵站抽排能力从原120立方米每秒提升至180立方米每秒,排涝标准由原来1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

“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如今,广袤的东楚大地,抬头是清爽的“黄石蓝”,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美丽生态画卷正铺展开来。

补短板 四大产业崛起成势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六十多年前,一首《小燕子》儿歌从这里诞生并传唱大江南北。

弹指间,沧海巨变。

在这个动如脱兔的春天,黄石这座血脉里流淌着工业发展因子的城市,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奏出发展交响,产业园区不断跃动出澎湃活力,丰富的新产业新应用场景,彰显着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在黄石人本轴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条条智能化的生产线整齐排列、有序运行。公司管理团队负责人张德良说:“以前一个人只能负责一两台设备,现在一个人可以负责一两条生产线。”

从“台”到“线”,这家生产重大装备核心轴承产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自身的生产效率,还提升了产品完全国产化的安全性和品质。

今年以来,面对传统轴承供大于求的形势,该公司立足先发优势、技术优势和生产优势,电齿轮箱项目实现了逆势上行,月均产值稳定在1500万元水平。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是推动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重要基础、重要动力。黄石实施项目建设、产业建链、数字赋能、企业培育、生态环保“五大”攻坚行动,扩大有效投资、壮大产业集群、推进两化融合、筑牢工业根基、加快绿色发展。

以产业建链攻坚为例,黄石对标全省“五大优势产业”,深入实施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集中资源要素发展“四大重点”产业集群。

按照“一会一基金一龙头”的要求,黄石实行一名市领导包保、一家链主企业引领、一个产业协会服务、一支产业基金支持、100家重点骨干企业支撑,推动产业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

黄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政策法规科科长胡志旺用“势头迅猛,动力澎湃”八个字概括了“四大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铜、钢铁、绿色建材已形成全产业链,建成了完整产业链体系,到“十四五”末,新材料产业产值将突破2500亿元。

——十年磨剑,聚集成群。电子信息产业形成覆盖PCB、显示终端、半导体、激光的产业链,构建从研发到设计、从制造到检测、从部件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供应链,建成了黄石第三大主导产业。

——由轮胎、轴承、离合器到电池、电机、电控,黄石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加速崛起。仅融通高科一家去年创产值同比增长693.6%。长城汽车首台商务车成功下线。

——高质量发展临空经济,构建更加开放合作新通道,黄石临空经济产业加速成势。

对接武汉光谷,大冶市加快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推进临空智造产业园区提档升级,黄石港区加速打造临空产业发展带;大力发展临空物流,下陆区打造辐射鄂东南地区的物流枢纽。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黄石能否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黄石积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层次的深度结合。

举办中国(黄石)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实施企业智能化诊断和智能化改造,培育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促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

数据最具发言权,故事最具说服力。

近年来,黄石累计完成304家企业智能化诊断,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18个,培育市级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28个。

“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这歌声飘过六十多年,依旧触动人心、回味无穷——

华新水泥智能制造一体化管控集成平台,推广应用于60多家水泥工厂,平均能耗降低4%,采购成本降低10%—20%;

大冶特钢建设铁前协同智能管控平台,高炉寿命由10年提高20%,经济效益达到1800万元/年;

东贝电机打造制冷电动机智能工厂项目,与传统生产线相比效率提升了10%,用人减少了80%……

数字化转型,融合化创新,这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

促发展 共同缔造美好家园

一滴水珠的轨迹,可以折射江河的奔腾;一朵花儿的绽放,可以见证春天的绚丽。

立足水,又超越水,十年“虾”无止境!黄石北富生态种养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富国做梦也没想到,一只水生小龙虾成就了他的大事业。

从1000多亩“稻虾”种养基地发展到10000多亩“稻虾鱼”“稻虾鳖”“稻虾鳝”“稻虾憨”(憨:俗称“土憨巴”,学名“沙塘鳢”)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从小公司到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华中农业大学专家工作站驻站企业。

“这就是现代农业的魅力,这就是‘新农人’的风采。”黄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晓达说。

守好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生态安全,趟出共赢之路。黄石发力水产、中药材、蔬菜、茶叶、水果五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一条鱼”“一味药”“一棵菜”“一片茶”“一个果”的现代农业发展成势见效。

“一片茶”成就“金山茶海”。新港园区金海白茶种植规模发展到2万多亩、茶叶合作社46家,年加工销售白茶20多万公斤,实现产值1亿元。

“一个果”带动“千户增收”。阳新军垦农场七大队培育的柑橘新品种“爱媛28号付柑”,带动1500多个农户种柑增收,种植面积发展到6万多亩。

“一棵菜”种出“亿元乡村”。小湖蒿,大产业。阳新兴国镇宝塔村20年如一日发展湖蒿产业,已形成万亩基地。这个富河流域的小村,建成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一村一品”示范村。

时间不语,却呈现了所有答卷:黄石2022年农业经济运行指标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16家(个),新增龙头企业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

增加好收入、追求好生活、享受好生态,点滴之间折射民生大计,四化同步更离不开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这个重要组成和重要载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城山水有一城风情。

起步、加速、奔跑……伴随着现代有轨电车的呼啸声,大冶湖春天的色彩日渐浓郁。

乘坐有轨电车,进入大冶湖核心区,走进园博园提档升级改造工程恐龙梦工场项目现场,人来车往,一派热火朝天。

据介绍,该项目包括恐龙水世界、恐龙梦工场、恐龙小镇和后勤区四大板块。恐龙水世界于去年7月份开园,恐龙梦工场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恐龙小镇初步定在6月份开工。

华侨城文旅建设总经理肖锋华说:“恐龙梦工场项目预计于2024年元旦对外开放。整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鄂东地区最大的旅游项目,年均吸引人流量将突破200万。”

黄石园博园一路之隔的市民之家、矿博园、地质博物馆、奥体公园、鄂东医疗中心黄金山院区、科技城科创中心已经建成投用。

这是城市发展的新格局、新型城镇化的新方向、高品质生活的新未来。经过多年耕耘,大冶湖核心区主体框架已然成型,科技城、文旅城、卫生健康城、教育城“四城”建设初具规模。

铁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大冶湖核心区副指挥长张丹说:“目前,核心区谋划建设项目60个,今年开工建设项目28个,总投资约91.24亿元。”

乘上现代有轨电车,返回到老城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带来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令人触景生情。

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黄石结合城市更新国家级试点,出台管理办法、完善政策措施,编制专项规划等。

组织实施沿江环湖综合治理、城市畅通、“三旧两改”、城市商圈提升、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保护、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保障等。

竞跑,是奋斗者的姿态。黄石“缔”出一番好光景,“造”出一片新天地,老城万象更新,新区活力奔涌,乡村魅力无穷。

黄石市住建局提供资料显示:三年来,黄石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45个,改造管道线路1000多公里,建改造口袋公园31个、增建健身场地41个,惠及15万多户居民。

春风拂大地,田畴染新绿。城镇化发展孕育新希望,农业现代化发展正澎湃新动能,黄石一定会迎来更多高质量发展的“高光时刻”,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可感可期。(梁坚义 侯娜 陈弘毅 刘舒晨 柯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