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掠过街角,邮政快递小哥的电动车便载着包裹穿梭在城乡道路上;乡村超市里,村民取件时顺手购入货架上的生活用品,腿脚不便的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完成货品退换——眼下,我市邮政快递业正以“满格状态”高效运转,19个处理场所、1377处营业网点串联起一张覆盖广、效率高的物流网络,既为城市消费提速,更给乡村发展添力。
这张网络的“根系”正不断向农村延伸。在大箕铺镇小箕铺村的中鑫商超,1000平方米的店面里,生活用品货架与快递架整齐相邻,智能出库设备静静待命。店主吕鑫指着设备笑着说:“村民取快递时常会顺带买点东西,连行动不便的老人也不用再跑远路,在家门口就能收发、退换衣物,快递进村真是把方便送到了咱村民心坎里。”
行业的“奔跑速度”也在不断刷新。今年,全市快递业务量预计突破1.6亿件的时间比2024年提前了30天。这一“加速度”不仅见证着市民消费需求的持续释放,更彰显了邮政快递业对促进消费升级、支撑实体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从工厂车间的产品到田间地头的农货,从城市商场的商品到乡村农户的订单,都在这张物流网的流转中实现“高效抵达”。
为了让这张网更“抗打”、更贴心,我市正从四方面发力,推动邮政快递业提质增效。在“联通”上,统筹建设邮政快递枢纽,补齐农村末端和国际寄递设施短板,冷链寄递物流让农村寄递服务从“短板”变成“潜力板”;采用海外仓、末端合作配送等模式,为跨境电商按下“加速键”。在“降本”上,“快递园区+产业集群”的新模式吸引关联产业集聚,入厂物流、仓配一体等多元服务,让邮政快递深度融入产业链,帮实体经济“舒筋活络”。在“提质”上,“人工智能+邮政快递”行动落地,智能云仓、无人配送、低空物流等新技术加快应用,分拣设备、运输工具持续升级,全链路运行效率节节攀升。在“惠民”上,邮政普遍服务网络不断强化,监管部门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整治农村快递违规收费,优化申诉处理;对快递小哥的关心关爱,也让行业发展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每个人。
如今,我市邮政快递业早已不只是“送包裹”的行业——它是消费品进村的“高速路”,是农特产品出村的“富民桥”,更是串联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的“经济纽带”。随着网络越织越密、服务越做越优,这张充满活力的物流网,正持续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撑起群众生活的“幸福线”。(记者 马南山 通讯员 董小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