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热点关注

央视《读书》栏目走进“钢的城”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3-02-18

分享:

扫码看视频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工业题材一直都是一个重要领地。

黄石作家罗日新创作的长篇小说《钢的城》,自出版发行以来,备受读者关注,被不少专家、学者誉为“工业题材创作新收获”。小说以大冶钢厂为原型,讲述了中国钢铁工业、钢铁人的感人故事,字里行间带着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印记和改革者的使命担当。

17日,央视《读书》栏目走进“钢的城”,与湖北屈原文艺奖获得者、《钢的城》作者罗日新进行访谈,分享文学之美,传播读书之乐,品味黄石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从书到现实,从书到历史,让我对黄石这座城市有了更新的认识。”央视《读书》栏目主持人李潘说。

从书到现实,央视报道组走进“钢的城”

《读书》栏目是央视科教频道打造的一档和大众一起分享好书的栏目。该栏目的播出时间为每日14:37,每期节目30分钟,栏目主持人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李潘。

自播出以来,《读书》栏目通过邀请嘉宾组织谈话沙龙等方式,延伸话题内涵,引导深度阅读,解读和推荐好书,深受观众喜爱。

2月17日至19日,《读书》栏目将目光聚焦黄石,李潘及栏目报道团队共计10人,走进“钢的城”,重点采访长篇小说《钢的城》中所提及的黄石地名,进行外景拍摄,并与作者罗日新对话。

17日9时,报道团队来到大冶钢厂。在大冶钢厂香樟园中,李潘看到一棵600年的香樟树,开心地邀请同行人员帮忙拍照留念,“这应该就是书中所提到的香樟树吧。”

香樟园中还有一座张之洞的雕像,现场不少人又回想起书中的情景:“易国兴也说到,‘每天,我都要面对张之洞的汉白玉雕像,行注目礼。我向张之洞发誓:总督前辈,晚辈来了,你盯着我吧,我易国兴如果后退半步,你就让我淹死在改革的浪潮之中!’”

从书到现实,《读书》栏目报道团队对书中提及的张之洞雕像、西总门等地点、场景进行了细致拍摄;访谈中,李潘和罗日新畅聊钢的“情”、钢的“事”、钢的“城”。

从书到历史,感受黄石深厚底蕴

这是李潘第一次来到黄石。

在她此前的认识中,黄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是轻盈的。但深入黄石采访、报道,李潘有了不同的理解。“到达黄石后,我看到了青山绿水,看到了磁湖,风景太好了。”她告诉记者,来到黄石后,她的第一印象是惊喜。

走进大冶钢厂,李潘又回到了书中的场景。这里曾经孕育了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书到现实,从书到历史,我进一步了解了黄石这座城市,她有丰富的资源,有便利的长江航运,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李潘说。

更让李潘感受深刻的是钢的“人”。

在长篇小说《钢的城》中,李潘印象深刻的人物有改革者易国兴,有祝大昌等等。书中呈现了一个个从改革开放时代走过来的鲜活人物,他们身上有着锐意创新,永不言败的精神。李潘说,“锐意创新,永不言败八个字,或许也是众多黄石人身上的集体性格,融入到城市精神之中。”

她还补充,希望这种精神能够传承下来,然后再发扬下去,让黄石这座城市越来越美。

传播城市文化,期待《钢的城》进行影视化创作

文艺作品是传播城市文化的重要渠道。比如歌手赵雷创作的歌曲《成都》,让成都这座城市走进了更多观众的视野。

“小说《钢的城》,也点燃了很多读者对黄石这座城市的兴趣和向往。”李潘告诉记者,读者通过小说《钢的城》,进一步认识了黄石这座“钢的城”,在推广城市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作为读者,李潘和广大《钢的城》读者一样,也很期待《钢的城》能够转换为影视作品,希望能够看到那些书中文字塑造的人物,能够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我也想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看看易国兴是如何每天在经过张之洞雕像时发出誓言的;想看看祝国昌和他弟弟的故事,甚至我在想这些人物都会由哪些演员来饰演……”李潘说。(记者 陈子才/文 曹阳春/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