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阳新县城东管理区市民之家北侧闲置地块,部分已建成花卉保鲜基地;另一侧,部分地块用于建设临时职工宿舍。这一举措切实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避免了资源闲置。自今年启动政府储备土地“用、售、租、融”试点以来,阳新县以务实举措,力争实现“能用则用,不售则租”目标。
为进一步优化自然资源资产配置,增强要素保障能力,今年,阳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启动了政府储备土地“用、售、租、融”管理使用模式试点工作,通过灵活高效的土地利用机制,有效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实现储备土地增值增效。
试点工作自5月开始,至11月结束,覆盖城东管理区、高铁新区、兴国老城区等重点区域。其中,阳新县交运局原办公场所土地经收储后,交由县交建公司建成智慧停车场,实现了“能用则用”的目标。通过对3.15亩储备土地进行智能化改造,建成的智慧停车场可容纳90辆车,不仅有效缓解了老城区停车压力,每年还可创造40余万元的停车费收入,实现了从闲置资源到高效利用的转变,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以城东管理区市民之家闲置的北侧地块为例,该地块一部分出租给一家深圳公司建设临时职工宿舍,每年可收取租金10万元;另一部分由阳新县整合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建设花卉保鲜基地,在填补该县花卉保鲜服务空白的同时,每年还可创造40万元的经济效益。
此次试点,阳新县统筹兼顾经济、社会与生态多元需求,探索出一条“能用则用,不用则售,不售则租,不租则融”的储备土地高效利用路径。通过优化临时利用机制,推动储备土地与城市长期规划有机衔接,提升了城市形象与功能。(记者 贺介飞 通讯员 石教星 钟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