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黄石要闻

“三纵四横”解民忧 协同织密平安网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5-11-04

分享:

近日,黄石港区李女士因合同续签问题与公司发生纠纷后报警求助。民警迅速出警调解,同时将警情规范分流至街道综治中心。经后续处理,李女士顺利获得补偿,并在警情回访中对民警的帮助表示感谢。

平安是民生所盼,为高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释放警务资源、提升群众安全感,市公安局打通公安平台与12345政务服务平台、综治网格化平台,深入推进综治、公安、政务数据深度融合,聚焦“三纵四横”非警务警情分流处置化解工作,实现处置主体向“街道主抓、部门主责、多元共治”的转变。今年以来,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4.4%,矛盾纠纷类警情办结率超90%,办结数同比上升23.7%。

“三纵四横”破解非警务纠纷难题

“上次纠纷得以圆满解决,现在公司正常运营,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面对上门回访的工作人员,圆满解决烦心事的黄石港区某企业负责人感激地说。

今年6月,该企业因股东间的利益分配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市公安局黄石港区分局黄石港派出所民警到达现场后迅速开展调解,并第一时间将警情分流至街道综治中心。综治中心接单后,组织各方力量合力化解,经过多轮协商双方达成协议,并表示对调解结果满意。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当前我市警情总量平稳、刑事案件锐减,但矛盾纠纷等非警务警情持续上升,成为基层派出所的“痛点”。黄石港派出所所长杨志透露,该所今年4591条有效警情中,非警务矛盾纠纷占比超45%。面对现实困境,市委政法委与市公安局创新推出“三纵四横”非警务矛盾纠纷分流化解模式。“三纵”即公安、综治、政务三条线纵向联动;“四横”即市、县、乡、村四个层级横向集成,逐一明确65项非警务警情的处置责任单位,提出工作要求,为分类分流提供了明确依据。2023年7月1日起,这一机制在黄石港区试点运行,彻底改变了“凡警必出”的传统模式,使警力资源聚焦于主责主业。

“协同治理”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

今年8月初,黄石港区花湖街道施工地的钢管不慎掉落,砸伤行人李女士。双方就赔付僵持不下。花湖派出所接警后,依托“三纵四横”机制分流至街道综治中心。中心迅速厘清责任,搭建调解平台组织三次协商,最终促成施工方履行赔付,矛盾圆满化解。

非警务矛盾纠纷分流化解核心在于“同心同力”,我市建立了110与12345联动研判机制,共同梳理研判群众高频诉求,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最终将“民生小事”转化为“治理大事”,通过多部门协同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在黄石港区,4间专业化调解室、4名专职调解员、10名公职律师筑牢专业防线,355名“平安义警”与物业、志愿者等多元力量激活治理“神经末梢”。市公安局黄石港区分局还构建了“分流、会商、联动、考核、回访”五项机制,压实责任链条,民警跟踪督办,确保纠纷“分得准、接得稳、化得透”。分局情指中心实施“日抽查、周通报、月考核”动态监管,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实现“不反弹、不回流”。

每起矛盾纠纷都有人及时介入、快速化解,群众身边警情、案件减少,治安改善带来获得感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联动平安”深化社会治理新实践

在黄石港区大桥社区佳美星城小区,噪声纠纷经“三纵四横”机制处置后,社区民警董家顺回访时得知,街道已联动社区、心理医生与部分住户沟通,通过调整作息、控制音量等方式解决问题,彻底避免重复报警。

市公安局落实“一市一台”改革,接入所辖县(市、区)全量警情,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统一监督,防止警情“体外循环”,实现警情“颗粒归仓”。非警务警情分流后,同步告知属地社区干部协同处置,或通过“情指行”平台将消息推送社区民警,供其掌握,并做好后期的跟踪关注工作,严防矛盾激化、反复报警。

“我们明确了‘七要素’及‘六个是否’标准。”市公安局情指中心主任何苗介绍,“七要素”即分流警情必须填写地点、时间、当事人诉求、推送意见、初步处置情况、当事人身份及工作建议;“六个是否”必须核实当事人是否为刑满释放、重点青少年、情绪是否激动等6个方面,目的是服务综治部门掌握人员情况、评估风险程度,方便“接单即办”。

如今,“三纵四横”非警务矛盾纠纷分流化解模式正全市推广,这种“联动平安”既让群众诉求有人管,又让警力聚焦主责主业,实现了非警务矛盾纠纷“分流不回流”,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黄石结出丰硕成果。(记者 廖巍巍 通讯员 熊静怡 李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