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沉浸式训练,退役军人们完成了从战场到职场的华丽转身。10月14日,随着最后一场招聘路演的结束,2025年大冶市退役军人求职能力实训营在市就业促进中心圆满结营。在为期7天的培训中,30余名退役军人及登记失业青年通过系统化、实战化的训练,提升了求职能力,明确了职业方向。
本次实训营以“职业启航·再铸荣光”为主题,由大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主办,大冶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承办。实训营针对退役军人求职实际需求,设计了涵盖职业规划、能力评估、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场适应等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
为期7天的实训营采用“授课+实操+模拟+走访”相结合的模式,帮助学员明确职业方向、提升求职能力。培训课程包括“我眼中的我”“职业潜能探索”等互动课程,以及职业兴趣测评、职业家庭树绘制、简历优化、模拟面试等实操训练。
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周小健和吕巍组成的专家授课团队,为学员提供了全方位指导。实训营采用“认知—决策—实践”三阶成长模型,学员通过职业价值观探索、决策平衡单等工具明确方向。
在简历制作工作坊中,导师逐句批改学员简历;模拟面试环节采用导师点评,精准修正面试时表达逻辑。这种沉浸式的训练模式,使学员能够在实践中快速提升求职技能。
实训营最后一天,举办了求职成果展示、企业现场招聘及结班仪式。“今天,长城汽车、立中车轮、华鑫钢铁等8家本地企业参与现场招聘,涵盖机械制造、生产管理、外贸等500余个岗位。”大冶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公共就业股科员吕海峰介绍。这种“培训+企业直聘”的闭环服务大大缩短了学员的求职路径。结营日同步举办招聘会,实现“训后即聘”,有效提升了培训的实际效果。
为确保培训效果持久,大冶市人社部门建立了完善的后续跟踪服务机制。培训结束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将通过电话回访、岗位推送、个别指导等方式为学员提供多次跟踪服务。对培训后6个月仍未就业的学员,将组织回访,提供“一对一”帮扶。同时,建立实训数据库,持续追踪学员就业动态,为后续实训活动优化提供依据。
“在部队呆了8年,退伍后,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还不成熟。”上个月从珠海武警退伍回来的学员赵雪激动地说,“这次学习,培养了我对外交流的能力,让我认清了自己的能力与职场的转化与培养,也清楚了就业前计划的制作、相关的面试技巧。今天我还和华兴玻璃、大冶消防队达成了就业意向。”
实训营不仅提升了学员的求职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了就业信心。通过系统培训,退役军人们更好地认识了自身优势,了解了职场需求,实现了从军营到职场的心理转变。
“这个培训活动帮助退伍军人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让他们把优良的作风带到工作和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吕海峰介绍,下一步,将进行长期持续跟踪及政策推介,力争实现参训学员就业创业率达到90%以上。
(万经煌 刘云松 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