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胜春朝,奋斗正当时。
工厂内机器设备轰鸣,厂房道路加紧施工,建设工地热火朝天,产业园区日新月异。焊接、切割、锤打……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响一首黄石加快推动项目投产达效的“进行曲”。
项目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从爬坡过坎到投产达效,从产业升级到民生改善,每一个项目如一股股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为黄石经济向新向好提供了日益强劲的动能。
向科技要产能,向集聚要效益
在黄石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力拓桥梁防撞高新装备制造生产项目的生产线上,机械臂灵活挥舞。一批高性能桥梁防撞装置正在加紧生产,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桥梁防撞设施是交通安全的“隐形卫士”。“传统设施被动承受冲击,而我们的产品能主动预警、双重防护。”湖北力拓桥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厂长闻凯介绍,智能预警桥梁防护系统如同桥梁的“千里眼”,可实时捕捉桥区船舶动态,实现精准预判碰撞风险,将偏航预警范围从百米级提升至千米之外。
武汉力拓桥科防撞设施有限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成立了桥梁防撞装备研究中心。其核心产品智能预警监控系统和高性能防撞装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应用于鄂黄长江公路大桥、福州道庆洲大桥等160余座重点桥梁,用技术为桥隧安全筑起坚固防线。
今年3月,武汉力拓桥科防撞设施有限公司与黄石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签订项目投资建设协议,成立湖北力拓桥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5月项目开工建设。当地项目专班全程服务,加快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间,帮助企业完成了合同签订、注册登记、税务办理、项目备案等一系列手续,助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7月,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生产桥梁防撞设施产能达5000吨,年产值超1.2亿元。
全力推进项目落地投产达效,是向科技要产能。近年来,黄石深入实施科创引领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打造湖北省科技创新协同区。目前,黄石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900家,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4%。
同样位于黄石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湖北渤海生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20米高的生产塔内下起一场“雪”。
“我们的生产工艺就像下冰雹,让化肥在空中充分融合,形成颗粒均匀、养分均衡的复合肥。”渤海生物厂长贾栓介绍,与传统化肥生产工艺相比,渤海生物采用的“高空融合”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品质稳定。
渤海生物是一家以聚苷生物技术为核心,应用于磷复肥生产的公司,产品远销国内外。2024年5月,企业投资5.6亿元,启动渤海土壤营养剂和汽车尾气净化液生产项目(一期)建设,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大的金融活力和品牌效应,带动了关联产业快速集聚。
从项目落地到投产,项目包保专员全程跟踪服务,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寻求解决方案。今年3月1日,项目一期正式投产,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两个月。截至目前,该公司产值已达4亿元,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
全力推进项目落地投产达效,是向集聚要效益。当前,黄石狠抓重点领域企业引育,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聚木成林,其中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等传统领域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均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全市现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4个,省级及以上创新型产业集群数量达6家。
建好绿色产业项目,培育新质生产力
汽车零部件如何在防生锈、抗磨损的同时,还能让外观更精致?那就需要给这些小零件穿一层量身定制的“金属防护衣”。在电的力量作用下,特殊金属层“长”在汽车零部件表面,帮助应对汽车行驶中的各种考验。
“这样的零部件,我们公司日产已达3万件,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湖北嘉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君安介绍,该公司是长城、比亚迪、东风等30多家知名汽车制造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可提供高效的表面处理电镀服务。
该公司是湖北新型绿色智能表面处理产业园首批入园企业。通过十多个批次的试生产,6月中旬开始批量化不间断生产,目前已达总产能40%,年底有望实现产量翻番。
湖北新型绿色智能金属加工项目落户于下陆区长乐山工业园内,由湖北省生态环保有限公司(隶属于长江产业集团)投资10亿元建起表面处理产业园。2024年10月,项目一期投入运营,填补了武汉都市圈内集中规范化表面处理产业园的空白。
绿色产业项目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今年1月,新塑可降解环保中空箱项目暨2025年一季度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阳新县举行。现场,计划投资约16亿元的新塑可降解环保中空箱项目引人注目。
“这种用特殊塑料制作成的箱子,经过一段时间会被大自然慢慢分解,对环境不会造成危害。”该项目前期现场负责人周衢生说,项目投产后,产品将远销海外。
如今,该项目已完成300亩土地平整,施工队伍陆续进场。“今年底,我们争取建好27条生产线,实现投产运营。”周衢生眼中充满期待。
牵好项目发展“牛鼻子”,关键是要厚植绿色发展底色。今年上半年,黄石工业技改投资增长率达到16.7%,氢能产业也入选省级培育名单。全市还新增弘盛铜业等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总量达到23家,新能源发电量增长率高达46%。
以城市更新为抓手,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在黄石,一个“神奇半岛”正悄悄变身城市新地标。
新青年半岛是华新1907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7月24日,由黄石城发集团文旅投资公司投资5000万元打造的新青年半岛正式对外开放。
项目遵循“文物保护+修旧如旧”原则,在保留老厂房红砖拱窗、钢结构桁架等工业元素的基础上,改造建设6栋建筑及近6000平方米广场,引入幸福蓝海影院、未央酒馆、轻舟音乐俱乐部等商户,涵盖观影、音乐、休闲、餐饮等多个领域,构建了丰富的消费场景。
如今,这里已成为年轻人打卡胜地——白天是文艺青年的“灵感实验室”,夜晚则化身“夜经济”活力场,灯光秀、露天电影等活动持续吸引客流,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1.3万人次。
依托华新水泥厂旧址,片区以“工业文明传承”为核心,通过老设备陈列、生产场景复原、互动体验展陈,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中国水泥工业摇篮”的厚重历史。
自开放以来,工业历史沉浸式课堂的“文博核心区”年均接待研学团队超10万批次,成为黄石工业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
城市是产业的载体、民生的舞台。黄石以城市更新为抓手,优化功能布局、提升服务效能,为市域经济注入新鲜血液。
走进西塞山区“上窑记忆”和平街特色商业街,古旧的砖瓦、斑驳的墙面映入眼帘,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在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交融碰撞,绚丽的灯光、创意十足的涂鸦、别具一格的街头雕塑,让街区更加时尚、更有活力,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游玩。
上窑商贸区素有黄石“汉正街”之称。为了进一步擦亮“鄂东南最大小商品批发市场”名片,从2023年开始,我市启动投资4.8亿元的上窑商贸片改造城市更新项目建设。“上窑记忆”和平街特色商业街已于今年元旦开街。二期项目将启动上窑商贸服务区及仓储物流服务区建设,完善停车、休闲等基础设施,打造集购物、休闲、娱乐、社交等一站式商业街区,成为广泛辐射鄂东南区域的文化商贸购物中心。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黄石正以项目建设为引擎,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保障,推动更多优质项目投产达效,擎起了城市发展新高度。(记者 易木生 胡波 梁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