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8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当月,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黄石处于PM2.5浓度较低的前20位城市的第7名,较7月份前进一位,再获生态环境部表扬。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中心任务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截至9月16日,今年我市累计优良天数219天,同比增加4天,优良天数比例为84.6%,同比增加1.9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9.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9%,今年7月、8月我市PM2.5浓度均进入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浓度较低排名前10名。今年以来我市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综合指数为三年来最好成绩。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直相关部门共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等重点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印发了《黄石市2025年夏季空气质量提升工作方案》,持续强化各部门夏季臭氧污染应对联防联控,积极应对臭氧污染。加强跨区域协调联动,黄石市生态环境局阳新县分局联合九江市瑞昌生态环境局开展大气环境联合执法,并签订了《湖北阳新与江西瑞昌两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坚决打击各类跨区域环境违法行为。
严抓大气治理项目,今年共计报送401个项目,目前已完成355个,完成率88.8%。全力推进“五个一批”,推进10家企业超低排放改造、2个项目高效提升、1个项目关改搬转、10家企业绩效创建、5203辆老旧车淘汰,目前已完成1个高效提升项目、1个关改搬转项目,已淘汰国三及以下车辆1873辆,国四及以上车辆4260辆,其余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持续实施治理设施升级或淘汰,强化中央资金精准赋能,燃气锅炉改造、工业废气治理等重点领域10个项目被成功纳入中央资金库,共申请2900余万元中央资金,加速了治理工程落地见效。
为做好污染应对,我市每周编发《空气质量预测及下一步措施建议》,每日编发《黄石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滚动预测未来3日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并提出管控建议。已对全市75家重点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7家水泥企业、23家铝型材企业、32家电子企业和51家重点涉气企业开展了重污染天气应对管控培训。建成60个环境空气质量微站,开展挥发性有机物、道路积尘负荷、颗粒物雷达走航等90余次。结合应急减排清单,制定了秋冬季协商减排清单,将182家企业纳入到该协商减排清单。
四季度,我市将全力冲刺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十四五”考核指标任务,深入实施固定源提质增效和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深化移动源污染防治攻坚,深入推进面源污染协同治理,深入实施联防联控实现区域腾容,为做好“十五五”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记者 廖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