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黄石要闻

黄石以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产业变革新动能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5-09-22

分享:

在黄石,一场围绕“光芯屏端网”的产业创新变革正加速推进。

随着黄石市光电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及黄石市光芯屏端网产业研究中心相继成立,黄石光电子信息产业迎来“双引擎”强力驱动。通过深度融合产学研力量,实现技术创新,破解产业堵点,持续完善产业链生态,做大做强做优光电子信息产业。

筑平台 打造科创最强大脑

“以前检测电子元器件得去外地,成本高、耗时长,如今在园区就能享受国家级检测服务,方便多了。”近日,开发区·铁山区一家光电子企业负责人手持刚出炉的检测报告,连声叫好。

这一便利的背后,源于黄石在持续夯实创新平台、破解产业发展堵点方面的不懈努力。近年来,黄石围绕光电子信息产业所面临的技术瓶颈和人才短缺问题,主动融入武汉都市圈协同创新体系,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共建研发平台、引入院士团队、设立“产业教授”等多元化机制,实现“武汉智力”与“黄石产线”的高效对接。

目前,黄石已成功构建以黄石创新电子信息研究院、武汉大学(黄石)电子信息研究中心、湖北先进电子元器件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为龙头的科创矩阵。其中,武汉大学(黄石)电子信息研究中心引进5家武大教授专家工作室,已为开发区·铁山区50余家光电子企业提供专业服务。辖区企业与高校合作项目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超10亿元,带动就业超千人。

针对电子元器件质量检测不便、成本高的行业共性问题,武汉大学(黄石)电子信息研究中心于2023年8月成立黄石创新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武汉大学资源优势,引入专业设备与人才,成功搭建ROHS检测实验室,专项开展电子电气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工作。2024年,公司顺利获得CNAS与CMA国家级资质认证,成为黄石首家拥有国家级资质的电子电气产品第三方检测机构。

今年9月,黄石再度强化智力支撑,联合湖北师范大学、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成立黄石市光电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光芯屏端网产业研究中心,从创新策源、实训基地、智库支持等六大维度发力,进一步完善科创矩阵的功能布局。

破壁垒 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科创平台的高效运转,离不开人才这一核心要素。

“没有高学历和职称,也能评上‘五高人才’。”超颖电子技术经理王应超,凭借研发新品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经企业举荐后成功入选“五高人才”,享受到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

为打破“人才短缺”瓶颈,黄石推出“创新创业黄金十条”和“五高人才奖补政策”等一系列举措,涉及住房补贴、科研经费支持、子女入学优先等多方面的福利待遇。仅在开发区·铁山区,就已落实人才补助资金近4000万元。

更具突破性的是,黄石打破“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四唯”壁垒,在人才评价中推行“企业举荐制”,将“业绩成果”和“实际贡献”确立为核心标准,使真正能为产业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人才得以脱颖而出。与此同时,创新性推出“高层次人才校企共享计划”,探索出“引才在高校,用才在企业”新模式。湖北师范大学博士胡校兵通过该计划入驻瑞视光电,攻克多项技术难关,为企业创造超百万元经济效益,实现高校、企业与人才三方共赢。

依托“产业教授”“科技副总”等柔性引才机制,黄石已有500余家企业与省内外200余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每年开展联合技术攻关800余项。湖北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对此评价道:“人才通过高校服务企业,既减轻了企业引才负担,又能分担院校课题科研压力。”此外,借助“东楚英才计划”“柔性引才10条”“产业链聚才10条”等政策,高层次人才在黄石服务期间,除享受高校待遇外,还可获得企业绩效激励、团队支持及“东楚英才卡”专属服务,在住房、子女教育、科研项目等方面享受优先保障,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据统计,目前全市已建立4家院士工作站、69家专家工作站,累计帮助企业培养和柔性引进创新人才200余人,攻克技术难题258项,其中关键核心技术50余项,项目成果转化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高达4.5亿元,人才红利持续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

强链条 扩大产业竞争优势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成效,最终沉淀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初,全球首批、全国首条第8.6代金属掩膜版生产线在黄石开工,填补了国内产业链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AMOLED显示产业自主可控提供关键支撑,成为黄石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标志性成果。

金属掩膜版是被称为下一代显示技术AMOLED(有源有机发光显示器)蒸镀工艺的核心材料,相关技术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的指导下,黄石全洋光电持续攻坚,成功推动该项目落地。

这样的技术突破并非个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推动武汉大学与黄石共建时空智能数据标注中心,为时空智能产业筑牢数据基础;宏和电子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研发的高性能玻纤纱,实现对美国、日本同类产品的有效替代,打破国外在高端玻纤领域的垄断;诺德股份公司自主研发并批量生产的全球最薄锂电铜箔,广泛应用于5G通信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为产业链提供关键原材料……一系列技术突破,让黄石在光电子信息产业多个细分领域掌握了话语权。

如今,黄石已集聚光电子信息企业百余家,构建起“研发—检测—终端”完整产业链生态,成为“全球最薄锂电铜箔产地”“全国第三大PCB产业集聚区”“华中最大光纤激光器生产基地”,成功打造国家级先进电子元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在光电子信息产业的竞技场上,黄石正不断迈向“新”领域,奋力竞逐未来产业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