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黄石要闻

市总工会持续开展“五小”创新大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5-09-16

分享:

日前,我市组织开展2025年湖北省职工百优“五小”创新大赛黄石市选拔赛和湖北省“工友杯”第七届职工创业创新大赛黄石赛区选拔赛。其中,“五小”创新大赛黄石市选拔赛向全市企业和职工征集225项,数量继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推荐评选出市级优秀“五小”候选项目75项,向省总工会推荐10个优秀创新项目。

近年来,市总工会多点发力、多轨并行,持续开展“五小”竞赛、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激发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工作的热情和干劲,一大批来源于实践、再应用于实践的职工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成为推动黄石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磅礴力量。

以赛促改增活力

中共黄石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要在推进科技创新上奋进突破,建强用好创新平台,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构筑人才竞争优势,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打造全省科技创新协同区。

市总工会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持续深化以“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建议”为主要内容的职工“五小”创新大赛,将其作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以其“小、实、活、新”的特点,为产改找到一个接地气、易参与、见效快的突破口。

9日,在湖北迪峰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批新型光管换热器订单正在生产组装中。在这种换热器的换热管内壁上,增加了多重“花瓣”形状的网状设计。这正是由公司技术部小壳体生产线设计工程师彭易文所带领的团队设计研发的“高效强化传热内花瓣翅片管换热器”。

“通过特殊工艺加工出的精密花瓣状翅片,大大增加了热交换的机会,还能巧妙扰动流体,形成强烈的湍流,跟传统光管相比,管内有效传热面积增加40%-50%,换热系数提升40%-50%。”彭易文介绍,2023年2月此项目正式启动,经过团队不懈努力、不断研究、反复实验,已于今年5月正式投入生产,在大幅提升传热性能的同时,将流体阻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现综合性能的最优平衡,并已经成功申请国家专利。

作为今年“五小”创新大赛申报项目之一,这项“小设计”已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据估算,单台设备每年可为客户节约电费约26.88万元,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0吨,节约标准煤约104吨。

近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以培育一支高技能工匠型产业工人队伍为目标,不断推进产改。而职工“五小”成果征集、命名系列活动,成为培养高技能工匠型人才的“练兵场”,有效解决了产改中技能素质提升的关键问题,极大激发了广大产业工人的创新创造热情和主人翁意识。

2023年,河南某汽车主机厂计划在现有燃油车生产装配线导入新能源车型。湖北三丰机器人有限公司设计经理张想成接到“任务”后,带领团队开始课题研究。

研发过程中,团队加班加点讨论设计方案,团队人员相互配合、集思广益,最终创新性采用汽车搬运机器人,将未完成电池装配的整车转运至线下电池装配岛,装配岛内提升机将整车抬升,电池包合装AGV自动搬运电池包进行举升合装。

最终,在生产线没有停线的情况下,湖北三丰公司2个月交付设备,1个月安装调试完成,1个月产能爬坡。由于该工艺使用情况良好,客户追加二期设备,目前两期设备全部满负载生产。

成果转化见效益

“五小”虽小,其蕴含的价值和能量却不容小觑。从“赛场”到“现场”、从“纸面”到“地面”,通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让这些“微创新”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在阳新弘盛铜业有限公司的整体能源管理与生产运营体系中,厂区配套的余热发电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原有的余热发电接入系统方案,大量潜在的能源价值未能充分挖掘与转化,导致发电效益低下,蒸汽的放空和卸载还造成了一定的噪声污染。

为此,公司科研攻关小组深入研究讨论,积极借助外部专业设计单位的技术力量开展可行性研究分析,最终决定对余热发电接入系统进行调整优化,通过改造二次部分允许电能返送实现效益最大化。公司动力片区主任马巍表示,优化过后的余热发电接入系统改造项目,使蒸汽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将原有蒸汽利用率的87%提升至97%以上,减少公司能源费用支出,降低了噪音污染。

这样的例子在今年推荐评选出的市级优秀“五小”项目中不胜枚举。“五小”成果看似细微,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黄石新兴管业有限公司推荐申报的一项“小创造”——铸铁机用四涡旋铁水溜嘴装置就有效弥合了研发与生产之间的缝隙。

公司炼铁部备件主管鱼满红介绍,铸铁生产过程中,铁水从熔炼炉中流出后,需通过溜嘴装置引导至铸铁模中。过去,铸铁机溜嘴采用直接在过渡溜槽上安装梯形板材的方式,铁水流道较宽,流速较慢,铁水在流动过程中容易冷凝。而平缓流动到铸铁模上的铁水往往夹杂渣质,影响生铁表面质量,铁水的频繁外溅还会导致链带上的滚轮及连杆粘连损坏。

去年9月,黄石新兴管业武志峰创新工作室组织团队启动改进项目。经过多次试验和验证,将溜嘴改为螺旋流道设计,使铁水产生涡旋效应,确保铁水能够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溜嘴中,避免了因铁水分配不均导致的铸件缺陷。

激励创新育人才

“举办竞赛既是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具体举措,也是聚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职工技能素质,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具体实践。”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健全“五小”成果的征集、评审、奖励、推广机制,对评选出的优秀“五小”成果和先进个人,不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还将其作为评先评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重要参考。

这种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极大调动了产业工人创新创造的积极性,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创新者有甜头、有奔头”,形成了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也成为黄石构筑人才竞争优势、支撑长远发展的软实力和硬基础。

近日,由湖北省地质局冶金地质勘探大队申报的“提高黄石地区碳酸盐岩矿山生态修复绿化工程藤本植物绿化率”项目成功获评,让项目申报人李悦和其所在团队受到莫大的激励。

2024年,由于单位承接某碎石厂补充绿化工程,主要通过在坡脚及平台区域栽植爬藤类植物,将坡面绿化率从50%提升至70%以上。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该矿山边坡整体比较陡峭,如果利用传统的灌溉修复方式,喷洒的藤本植物不容易附着,不仅需要补种,后期养护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李悦所在的黄石地质环境监测保护站雄鹰QC小组采用头脑风暴法,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通过现状核查验证,针对三个核心问题进行改进,以布设爬藤网、制定动态养护方案、设计分区灌溉系统等方式,新栽植藤本植物成活率显著提升,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以创新实践推进黄石生态修复。

许多参与“五小”创新大赛的企事业单位及申报人表示,活动形成了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这种无处不在、人人参与的创新生态,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磁石。

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搭建平台,成立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通过“选题立项——技术攻关——评审推荐——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全链条闭合的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渠道,促进优秀“五小”成果在不同企业、不同行业间交流推广,不断激发全市职工的创新创造潜能,最大程度释放“微创新”的集群效应和扩散效应,为黄石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记者 刘佳 余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