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黄石要闻

大冶现代农业注入新质生产力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5-08-12

分享:

科技种田,新质生产力催生现代农业发展新成色:农业机械精准作业,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特色产品产销两旺;“农业+”深度融合,和美乡村活力焕发……近年来,大冶市加快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发展富民产业,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全方位夯实农业生产安全根基,有效促进经济作物稳产保供。

特色种植助增产

瓜果蔬菜满园飘香

在金青牛生态园葡萄种植区,沁人心脾的果香扑鼻而来。藤架间垂挂的葡萄晶莹剔透,令人垂涎。轻咬一口,果肉饱满多汁,芬芳馥郁,清甜不腻。游客们穿梭于藤蔓之下,精心挑选颗粒饱满的葡萄。“梨子产量40万斤、葡萄30万斤。”金青牛生态园负责人胡卫明高兴地说,今年迎来了一个丰收年。

在金湖街道平原村四季果园,翠冠梨、油桃等各种水果挂满枝头,游客许女士穿梭在园内,采摘品尝新鲜的果子。许女士说:“我是从网络平台看到之后慕名而来的,平原村的桃子和梨子非常好吃,汁多又甜,确实非常棒。”

盛夏时节,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相继成熟,大冶市瓜果产出总体平稳。该市采用智能灌溉系统、智能大棚精准控制气候水肥,多措并举实现瓜果产出稳定增长,通过直播电商推广果园采摘游扩大销路,为瓜果产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上半年,瓜果产量2.71万吨,同比增长2.87%,各类瓜果占总产量比重为:西瓜90%,香瓜(甜瓜)6%,草莓4%。瓜果面积0.87万亩,同比增长1.24%。

同时,园林水果产能加速释放。大冶市大力发展桃、李特色水果产业,与省农科院、华农等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进行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积极引入名优桃种,以科技赋能打造优质水果产品,水果亩产量得到显著提升。今年二季度气候适宜、雨水丰沛,狗血桃等水果品质和产量较往年有所提升。1—6月,园林水果产量0.61万吨,同比增长12.61%。

眼下正值辣椒采收季节。近日,记者走进刘仁八镇下纪村南刘湾辣椒种植基地,辣椒的香气扑鼻而来,只见一垄垄辣椒树郁郁葱葱,火红的辣椒挂满枝头。村民们穿梭其间,娴熟地采摘、分拣、装车,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该市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农户+平台”等模式,整合土地资源进行规模化种植,以数字农业赋能蔬菜衍生加工、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整合,积极培育“两品一标”农产品打造区域品牌,多渠道促进蔬菜产业融合发展。前6月,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1.78万吨,同比增长3.71%。

打好特色牌

走稳增效增收富民路

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近日,在殷祖镇畈段村白茶基地,数十个智能化喷灌设备有序运转,嫩绿的茶树在山风的吹拂下尽情“补水”,水雾在阳光中折射出七彩光芒,与连绵起伏的茶田构成一幅现代农业画卷。“在家门口采茶叶,比外出打工强多了。”算起“增收账”,村民段辛开笑开颜。

自2021年起,该市大力推进茶产业链建设,制定出台茶产业链奖补政策,支持涉农主体利用坡地和荒山林地发展茶产业,茶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通过强化茶园日常管理、引进大众茶生产线等举措,上半年茶叶的产量较去年有了较大增长。1—6月,茶叶产量839吨,同比增长8.4%。今年4月26日,大冶市第四届“殷祖白茶”品鉴推介会举行,“绿叶”变“金叶”。目前,该市建成高标准茶园92家,面积2.5万亩,年产白茶18万斤,综合年产值2亿元以上。

中药材强链成效显著。2024年栀子市场价格增加显著,带动今年农户种植栀子黄积极性提高。此外,今年招商引资中药材企业开发荒山荒坡种植吴茱萸、白术等中药材,依托省农科院、林科院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撑,推广铁皮石斛、黄精立体种植等林下经济模式和点状土壤改良技术,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进一步提升。1—6月,中药材产量0.49万吨,同比增长12%,当年采收面积0.72万亩,同比增长10.22%。今年5月,大冶石斛科技小院成功入选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设立的农业科技小院。

特色产业,夯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大冶将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配套农业设施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生态茶园、蔬菜高标准示范基地、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和瓜果防寒大棚等农业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冷链物流、交通网络、文旅融合等配套项目,推动农业从“产量经济”转向“质量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