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黄石市新闻发布到基层——开发区·铁山区“优质学位在家门口 教育服务暖民心”新闻发布会在湖山小学举行。开发区·铁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坚持以“红色引擎”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近5年累计投入5亿元实施教育提质工程,以“六个100%”硬件升级、“一站式”入学服务、“四维驱动”师资建设等创新举措,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域覆盖,教育民生答卷既有温度更有力度。
硬件升级与资源扩容让优质学位触手可及
如今,开发区·铁山区的校园内标准化硬件设施已成标配:全区中小学100%配备塑胶跑道、智慧教室、安全监控系统、空调、直饮水系统及专业功能室。这组亮眼的“六个100%”数据,背后是近5年累计5亿元的投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5所,新增校舍18万平方米、学位9000个。
针对黄金山新区人口集聚、企业职工子女入学需求增长的现状,开发区·铁山区以“硬件建设+校企协同”双轮驱动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近五年新区通过新建黄金山实验小学、湖山小学等7所学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超8000个,黄金山五小近5年学生人数突破2000人,“虹吸效应”凸显群众对区域教育的认可。
在学前教育领域,新区通过接收小区配套园、民办园转公办等方式,新增公办园9所、学位2600余个。同时,深化“校企协同”机制,湖北工程职业学院联合高职院校与东贝机电、闻泰科技等企业构建产教联合体,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正如现场家长代表所言:“现在家门口的学校不比城区差,硬件设施甚至更先进。”
为切实解决企业职工后顾之忧,该区推出“一站式”入学绿色通道:职工提交户口信息、工作证明等材料,由企业统一对接教育局,即可享受“优先安排、就近入学”政策,与本地户籍学生同等待遇,让企业职工安心工作。
“五育并举”推动教育质量多维突破
有了坚实的硬件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自然水到渠成。开发区·铁山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教育质量实现多维突破。
在教学教研方面,开发区·铁山区积极探索创新模式。鹏程中学作为教联体核心校,以党建品牌引领、名师工作室带动以及教联体协同教研等多重举措,实现了党员骨干与青年教师结对成长,多人次荣获市、区级荣誉,师德师风建设获省级高度认可。黄金山实验小学依托黄石市广场路小学教联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精心打造了“书香润心”“科创未来”等特色课程,成功跻身区域优质学校行列。全区小学教学质量实现量质齐升,省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上线人数连续6年增长。
体育教育更是成为该区教育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依托奥体中心、国乒基地、国家轮滑基地等优质资源,该区构建起“选拔——训练——竞赛——输送”一体化培养链条,打造区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阵地。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7所、市级体育专项特色学校6所。家长们纷纷点赞:“每天一节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孩子身体素质明显变好。”
师生“舌尖安全”与“兜底保障”双到位
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开发区·铁山区在保障师生“舌尖安全”与落实“兜底保障”上同样不遗余力。
食品安全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该区已投入超过1000万元资金,改扩建了7个学生食堂,并在28所自主供餐学校建成了“数字食堂”监管平台,严格实施食材采购、食谱“四公开”及账务“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通过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食材验收和成本核算,每周定期公布菜谱,并落实校长每周陪餐2次、家长每月陪餐2次的制度,全方位筑牢学生饮食安全防线。
在教育兜底保障上,开发区·铁山区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力度。近5年,发放“两免一补”资金843万元,资助学生1.8万余人次,确保无学生因贫失学;建成教师周转房300余套,切实解决外地教师住房难题;“区管校聘”改革推动每年120余名教师跨校交流,促进师资配置更加均衡。
随着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引育管留”机制有效激发内在活力。近五年,全区累计招聘教师400余名,并通过“四级培养路径”累计培训教师1.5万人次。成功创建市级名师工作室2个、区级10个,教师荣获国家级荣誉12项、省级荣誉634项。
开发区·铁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聚焦“优质”与“暖心”两大核心,不断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让优质学位就在群众家门口,让教育服务温暖每一个家庭。
记者 张春玲 实习生 刘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