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黄石要闻

大冶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出炉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5-07-29

分享:

7月23日,2025年大冶市上半年经济“成绩单”新鲜出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59.8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

从公布数据看,大冶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质效双升的良好局面,为聚力建支点、冲刺千亿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双轮驱动夯实底盘

晶莹剔透的玻璃瓶在传送带上自动流转,机械臂在流水线上精准作业,数字大屏实时显示各项生产指标……华兴玻璃窑炉的智能中控屏上,数字正以秒为单位跳动——这条刚完成亿元技改的生产线,单炉效率提升40%,每小时多产出3.2吨特种玻璃。

这也是大冶工业的微观切片:今年上半年,该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30.42亿元,增长10.2%,31个行业中18个保持正增长。当渤海生物在生物苷水溶性复合肥领域崭露头角,长城汽车、大美科技、锐美持续发力,拉动十大支柱行业15.4个百分点的增长,把工业增加值推至12.2%的增速高地;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8.03亿元,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铜都消费节、直播电商、半程马拉松和龙舟赛体育赛事等新业态激活消费市场,直接拉动消费超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增长12.5%,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其中新冶特钢技改、兴冶重工高端精密部件制造、劲牌健康白酒产业园二期等90个亿元级项目加速推进,投资消费“双引擎”驱动效应显著。

动能转换蹄疾步稳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稳则大局稳。今年以来,大冶吹响了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的号角,“3+2+X”集群加速成型,上半年完成产值262.7亿元,同比增长13.9%,高于该市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占该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近八成。以长城汽车为龙头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异军突起,上半年产值突破61亿元,同比激增65%,成为集群最大拉动力。东贝铸造二期刹车盘项目将产品附加值提升15%—30%,汽车铸件业务占比从20%提升至50%,成功打入华晨宝马、理想汽车等供应链体系。

如今在大冶,科技创新已经成为转型的核心动力。上半年,该市规上企业研发机构数341个,同比增长20.07%,投入研发费用27.84亿元,增长8.7%,《新能源汽车用一体化压铸模具材料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成功获得省级资金100万元支持。同时,该市19家企业通过《黄石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的专家验收,企业数字化诊断覆盖率已达86%。

绿色转型点石成金

作为全国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试点,近年来,大冶累计修复开山塘口70余个,治理历史遗留矿山达87.3%,金湖生态园、金桥生态园等项目将7500亩废弃矿区实现生态转化,组织“上春山、采春茶、游大冶”等各类文旅推介会10余次。上半年,该市乡村旅游人次约442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约28.8亿元,昔日“工业疮疤”蝶变为“生态客厅”。

与此同时,低碳经济加速崛起,工业领域绿色化改造全面推进,尖峰水泥深度脱硝、冯家山硅纤资源利用率提升至95%等项目,推动企业“含绿量”“含金量”同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52.2%,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1.3%,“光伏+储能+氢能”产业链初具规模,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1.2%,在黄石名列前茅,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

民生底色日益鲜明

6月27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招聘夜市在雨润中央商场热闹开场,大冶在此举行2025年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攻坚”专场夜市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暂失业青年与企业搭建起便捷高效的双向服务平台。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大冶新增城镇就业7525人,“线上+线下”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48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1万余个,网络直播覆盖6.1万人次,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23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522人。针对高校毕业生、返乡人员等重点群体,出台最高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和最高3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返乡来该市创业分别2581、4925人,激发“大众创业”活力。

同时,该市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先后投入3300万元,为全市中小学安装空调3072台,10万名师生实现清凉度夏;该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更新高端医疗设备,免费为1761名女教师提供健康筛查;上半年已完工自来水进村入户行政村7个、在建8个;打造高质量“四好农村路”101.3公里,串联2400家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62%;不仅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更有4个村镇、3个单位、1户家庭分别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家庭。

展望下半年,大冶将聚焦“聚力建支点,冲刺千亿市”目标,持续做强产业集群、做优生态文章、做深区域协同,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大冶样本”。大冶市委书记孙辄表示,始终坚信,转型有阵痛,但不转型就会有长痛。唯有以改革破局、以创新赋能,才能在县域经济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记者 殷珂 通讯员 陈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