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我是主持人熊科香。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了黄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润长,以“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 推动一类事一次办”为主题,与网友们在线交流互动。刘市长,欢迎您!
刘润长: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受邀参加今天的在线访谈。
主持人:黄石是湖北省东向开放的桥头堡,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黄石“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发展定位。近年来,黄石市在政务服务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陆续推出“一窗通办”“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办不成事兜底服务”等改革举措,全力提升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与获得感,刘市长,能否请您介绍一下,黄石通过政务服务领域改革取得了哪些成绩?
刘润长:非常感谢各位网友长期以来对黄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自2020年以来,黄石市连续5年压茬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累计实现81个“一件事”推广应用,基本实现企业和个人两个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的落实落地,有效激发黄石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初步取得以下3个方面成效:
一是政务服务效能整体提升。截至目前,全市44家市直部门1748个事项实现“综窗”无差别受理,成为全省首个通过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城市,连续5年被列为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试点城市。黄石经开区探索推行工业项目“四零改革”,即“开工建设零审批、中介服务零收费、监管服务零缝隙、竣工验收零跑腿”,企业办事时效、质效、成效得到大幅提升。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新建成亿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71个、新增工业产值264.1亿元,1-11月份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领跑全省。
二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以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为抓手,健全结算、决算管控机制,政府投资项目“两算率”比改革前提高近25个百分点。充分利用大数据工具,打通人社、财政、税务、市场、发改等部门信息“壁垒、堵点”,在全省率先建立稳岗返还“免申即享”模式,已连续实施5年,企业主体获得感大幅提升。2023年,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被评为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5个地级市之一。
三是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出台《黄石市深化人产城融合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三年行动方案》,迭代升级4.0版的就业政策,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并出台《黄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条例》,成为全国首部适用于国有土地上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地方性法规,2024年,新审批870部、已完工822部,分别同比增长286%、307%。连续5年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点民生实事,累计实施491个老旧小区改造,市民家门口的幸福指数持续升温,成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
通过实施一系列政务服务领域的改革创新,城市“软实力”得到持续提升的同时,正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2024年,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6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7家,湖北省百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榜总量均位列全省第2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三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黄石连续5年被纳入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试点市州,请问黄石有哪些可以分享的经验和做法?
刘润长:近年来,黄石市把“高效办成一件事 推动一类事一次办”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以企业和群众的视角,将多个部门相关联的多个“单项事”整合为“一件事”,推行集成化、一站式办理,大幅减少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间和跑动次数,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今年9月,我市牵头的新生儿出生、教育入学、社保卡服务、加装电梯等4个省级试点“一件事”已在全省复制推广。主要做法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高位推进。市委常委会每年专题听取全市“高效办成一件事”专题汇报,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纳入市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市政府组建“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专班,制定出台《黄石市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实施方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推进,并纳入各地各部门政绩目标考核,确保责任压细压实。
二是统一服务标准。对涉及“一件事”改革的申报材料进行系统集成和标准化再造,将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事项组合成一张申报清单,实现一表申请,并以联合发文的形式对办事指南、申报材料、办理流程等进行固化,形成全市统一的标准规范。将事项信息纳入省一体化平台统一管理,形成标准化的“一件事”基本信息库,通过政务服务电脑端、移动端、线下端、自助端等统一提供同标准受理服务。
三是重塑服务流程。统一受理模式,变“多门多窗”为“一网一窗”。以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枢纽,线上通过湖北政务服务网,实现一次申报、一网办结;线下在办事大厅设置综合窗口,统一受理集成办事项,实现只找一窗、只跑一次。统一审批模式,变“逐项串联办理”为“集成并联审批”。申请人一次性提交申请材料后,系统按照标准化流程将材料推送到部门业务审批系统,实现群众办事“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次填报、同步审批”。统一发证模式,变“跑多窗取多证”为“一窗取证”“邮寄到家”。申请人可线上查看办理结果,线下在综合窗口领取证照或选择邮寄到家。
四是强化数字赋能。大力推动数据直达基层,建立市级数据直达系统,打通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务数据共享平台业务流、数据流,实现基层依申请使用数据。依托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平台,汇聚了人口数据156万条、法人数据8.8万条,实现在线办事基本信息“免填写”。拓展涉企领域免证明应用场景,实现100种高频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中“免提交”。
主持人:听完刘市长的介绍,不禁让我想起,最近身边很多朋友都提到了“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的便利。您能不能向我们详细介绍一下,黄石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方面,对企业及市民来说,真实感受到政务服务的变化?
刘润长:黄石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聚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力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主要有3个方面变化:
一是办事流程显著优化。推行热线工单“首派负责制”,明确“135”处办时限要求,即诉求工单自交办之日起1个工作日签收,咨询件3个工作日内办结,投诉、举报等其他件5个工作日内办结。今年以来,累计派发工单7.2万件,按期办结率99.5%。建立重点改革事项推进协调机制,成功解决了业务规范、系统对接、数据共享等方面56个影响企业群众体验感的关键问题。
二是办事方式更加多元。全省首创“办不成事兜底服务”机制,不仅解决了“办不成事”问题,还涵盖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的咨询、指导、协调、代办等服务。通过强化跨区域合作,实现1062个事项省内通办、150个事项跨省通办。强化改革引领流程再造,推动217个事项承诺办、76个事项免申办和10个事项智能办,实现事项信息自动推送、企业群众自主确认、系统自动审批发证。
三是办事成本有效降低。以湖北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为依托,搭建项目审批服务平台,对项目前期、建设、结算、运营各环节进行全流程管理和服务,全面推行电子保函在各类场景应用,优选节能、安全、设计勘察等13类80余家中介机构形成《黄石中介优选清单》。加快推进增值化服务先行区试点创建,梳理增值化服务事项156个,为企业提供审批、政策、法律、人才等8大领域“一站式”综合服务,成功打造涉企服务“一类事”场景。
主持人:通过刘市长上面的介绍,我们看到黄石的改革成效非常显著,请问刘市长,黄石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有哪些规划呢?
刘润长:下一步,黄石市将把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特色增值化服务作为主攻方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向企业端延伸。一是强化全要素保障、全周期管理、全过程服务理念,按照创业起步、日常运营、发展融资、遇到困难等四个阶段,梳理企业开办、选址建厂、生产经营许可、招聘员工等“一类事”场景。二是推动政务链、政策链、人才链、资金链、创新链“五链”融合,赋能产业发展,围绕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产业重点需求,叠加土地政策、人才、资本、科创等服务供给。三是加强法治护航,针对产业发展中的涉法问题,梳理生产经营中的高频风险点,引导企业合规经营。四是依托“12345热线”、“兜底服务”窗口等多渠道畅通企业诉求,设立诉求处理专班,实行快速响应、限时整改、监督反馈的闭环机制。
另一方面,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向基层端延伸。一是从群众视角梳理服务事项。以村民建房“一件事”为切入口,再造流程,变方便部门为方便群众,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二是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向上对接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向下联通村社区服务终端和群众手机小程序,实现服务群众“一网通办”。三是增强服务功能,将乡镇“六办三中心”服务群众事项统一纳入信息平台,人员进驻办公,高效服务群众;完善“代收发件”机制,需要县级部门审批的事项由信息平台“代收发件”。四是加快基础数据库建设,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实行基础数据一次采集、多方使用,切实减少基层填表负担。
主持人:今天的访谈,刘市长不仅详细介绍了黄石市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方面的举措和成效,还为我们描绘了未来发展的蓝图。在此,我要代表广大网友向刘市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刘润长:谢谢主持人,感谢大家的聆听和关心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我们将坚持精准施策、用心服务、合力共为,持续深化“一窗通办、一类事一次办”改革,千方百计提升企业、群众办事质效,着力推进以控制成本为核心、“高效办成一件事”为中心、诚信政府建设为重心的营商环境改革,加快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综合成本洼地、政务服务高地、企业投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