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石规划建设现代有轨电车的必要性
国务院批准的《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7年版),将黄石城市性质定位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黄石城区空间拓展主导方向为向南,从环磁湖向黄荆山以南的环大冶湖地区拓展。空间结构为山水相间、组团发展,形成“一主一副八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基于黄石组团型城市的空间格局,解决城市各组团之间的快速交通是近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截至目前,黄石市公交线路数43条,日客运量46.3万人,处于稳步发展态势,但总体上仍缺乏骨干公交系统。因此,规划建设现代有轨电车是黄石发展的需要:
一是支撑城市空间格局拓展,满足新增需求的需要。随着大冶湖新区快速发展,以及老城区的东西拓展、北向对接鄂州顺风机场,城市居民活动空间将快速扩大,出行距离将大大拉长,组团间联系将更加密切,必须有快速公交的支撑,以方便人们在组团之间快速出行。
二是推进黄石-大冶一体化发展,实现市域规划总体目标的需要。黄石-大冶同城发展趋势不断加强,规划建设大容量的快速公交连接黄石老城区、大冶市区和大冶湖新区,将进一步整合大冶、黄石两地发展资源,形成有序、联动的发展格局。
三是提升现有公交服务水平,解决客流集中走廊出行的需要。由于黄石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居民出行客流走廊集中,单走廊总量大,建设现代有轨电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特征出行问题。
四是建设结构合理的城市公交网络体系的需要。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构建除了常规公交作为主体外,还必须有骨干公交线路才能支撑,而现代有轨电车能适应骨干公交需要,从而构建完善合理的公交网络。
二、不同公交方式比选说明
从黄石城市人口规模、客流出行、经济发展指标等方面分析,近期内难以支撑建设地铁或轻轨;而常规公交由于运能小、速度慢、污染大,难以起到骨干公交作用。现代有轨电车相比较常规公交而言,是更大容量、更快速度和更高服务质量的公交出行服务。同时,现代有轨电车投资相对较少、建设周期短,运营灵活,赋予系统规划、建设和后期运营调整更多的变化选择。不同公交方式比较情况如表1、表2:
通过表1、表2相关指标综合比较,现代有轨电车相对于BRT具有更好的引导功能,与黄石城市形象和定位更加匹配。因此,黄石近期较适合建设现代有轨电车作为骨干公交方式,远期可根据城市发展需求适时建设轨道交通(规划已对地铁/轻轨线路进行了预留控制)。
三、现代有轨电车近期建设线路规划方案
近期拟建设2条有轨电车示范线,主要解决老城区与新区的快速对接,加快沿线城区开发建设,服务老城区人口疏散,提升城市品质。
规划T1和T2两条线路,线路总长37.6km。T1线总长约为19km,规划共设站19个,平均站间距约1000m,利用铁黄支线段4km。T2线总长度约为18.6km,规划共设站20个,平均站间距约900m。
T1线起点为武汉路(将来延伸至黄石港),终点为下陆车辆基地。途经武汉路-铁黄支线市区段-胡家湾-跨磁湖隧道-苏州路-磁湖路-广州路-下陆车辆基地。支线段起点为黄石北站,经大泉路-磁湖路接苏州路。
T2线起点为下陆车辆基地,终点为奥体中心。途经发展大道-新冶大道-大祺路-宝山路-新城大道至奥体中心。支线段途径新冶大道至东风路站。
四、公告时间及意见收集联系方式
按照有关规定,现将规划方案予以公告,听取公众意见。若对方案有意见或者建议,请在公示期内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进行反馈。
公示时间:2017年5月5日-6月5日
联系电话:市轨道办(亚行办)0714-6356551
电子信箱:hssghj@vip.sina.com
公示主体:市轨道办
市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