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征集调查

沿江大道要不要建引全城热议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14-04-28

分享:

  编者按:

  连日来,黄石是否需要建设一条沿江大道的大讨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赞成者有之,认为此举不但能缓解黄石大道繁重的交通压力,更能借此提升城市形象;反对者亦有之,认为沿江大道拆迁量繁重,建设带来的好处将得不偿失;还有市民对此持谨慎态度,认为建设固然是好事,但如管理不善,沿江大道必将成为无人收拾残局的“烂尾路”……

  不管结果如何,记者先为这种充分倾听民意的做法叫好。正如李克强总理说过:“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一座城市如何规划建设,群众最有发言权,他们的评价是一杆“秤”,因为他们是城市的主人。

  上周末,本报派出多名记者,随机采访了沿江群众、商铺店主、企事业单位员工等群体,并广泛征求了众网友的中肯建议。今日,本报选取部分市民观点,予以刊登。

  

  沿江群众(共采访24人) 

  11人支持

  袁德胜在交通路船码头生活了27年,码头的灰尘烦恼也伴随了他27年。他认为,在江边修一条高质量、高标准的道路,不仅能改善沿江地带居民的生活环境,而且还能提升黄石城市形象。

  “沿江大道的修建,不论是对加强长江岸线资源管理,还是对推动黄石市沿江开发都具有积极意义。正好借着建设沿江大道的契机,实现城市转型升级,还市民一个良好的沿江环境。”住在港务集团附近的居民刘先生说。

  家住牧羊湖的31岁化妆师吕丹主张建沿江大道,她说此举不但可舒缓黄石市区的交通和物流压力,还可实现黄石人的沿江情怀,让黄石人真正能亲江、跨江、乐江。

  家住二医院桥头青山花园的李先生,饱受热电厂烟囱之苦。盼望沿江大道建设中能搬迁黄石热电厂,还百姓清洁干净的生活环境。

  家住黄石港的49岁居民刘海英表示,建设沿江大道是好事,便于市民出行。刘海英说,自己去上窑进货往往要先乘坐8路车再转12路公交车,如果沿江大道建好了就可以直接过去,希望建好后能多设置几条公交路线。

  

  10人反对

  近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先旺收到市民的一封信。信中市民直言,只要逐渐拆除沿江码头就可以改善沿江环境,没必要修沿江大道。再加上沿江大道的走向途经电厂、海观山、新冶钢等,协调难度大,拆迁成本高,因此他认为沿江大道规划不合理,没有什么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对环境只有破坏,没有修的必要。

  家住桂花湾社区的42岁王刚反对黄石建沿江大道。因为黄石经济还不够发达,应该把有限的钱集中打造磁湖沿岸景观、治理磁湖水质污染等更有利于民生的事情上。

  64岁的周师傅住在大码头附近,他说,建沿江大道会使市民丧失了休闲场地;同时建设难度太大,成本太高,且与黄石大道重叠,两路相隔太近,市民不能受益。

  家住纺织二路的65岁市民南方认为,黄石的实际和九江不同,九江是“先有城市,再有工厂”,而黄石是“先有工厂,再有城市”。如果黄石修建第二条真正意义上的“沿江大道”,工程将会非常艰巨,要拆除电厂,冶钢等大型企业的江边建筑物、设备、要填平长江海观山险段的江湾、深潭、要推平海观山。因此修建“沿江大道”不仅不可行,而且得不偿失。

  3人谨慎

  22岁的在校大学生郑婵娟表示,修建沿江大道能够减轻黄石大道的交通压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它也会带来对环境生态的破坏,所以必须经过科学的规划和论证,不能操之过急。

  69岁的祁太平家住黄石大道772号楼,他觉得再建一条沿江大道肯定能缓解黄石大道的交通压力,但也担心两路相隔不远,作为夹在中间的“缓冲带”,772号楼受到的尾气污染可能会加重。希望在建设沿江大道时对环境进行绿化。

  老家太子镇的徐育安,几年前搬到了黄石港区新街口,听说黄石要建沿江大道,他表示完全不清楚。只觉得黄石大道确实有些交通拥堵,再重新修一条与黄石大道并肩而行的沿江大道,还是要谨慎行事。

  商铺店主(共采访11人) 

  9人支持

  40岁的市民赵鑫是个体工商户。家住团城山的他在市中心开店,经常遭遇中百仓储、三医院附近堵车,认为修建沿江大道是缓解交通压力的唯一出路,并希望沿江大道能打造成交通枢纽。

  32岁的黄石港区居民朱宽荣从事货运工作,对修建沿江大道极力赞同,他说现在的路太窄,车想掉头都不行。而且从黄石港到上窑,不论走黄石大道还是沿湖大道堵车都堵得厉害,原来只用10分钟不到的路程,现在要走1个小时,建一条沿江大道可以极大地缓解交通压力。

  住在肉联的杂货店老板袁杰表示,应该立刻建沿江大道,理想的沿江大道应该下面是人行的景观大道,上面架高架桥,以缓解黄石大道的交通堵塞。

  海观山宾馆旁的小副食店老板黄琪对建设沿江大道十分赞同,她说每天都有很多货车经过小店,由于道路狭窄,拥堵不堪,常常是喇叭声不断,让她不厌其烦。希望能尽快修建沿江大道,让道路拓宽,并能关闭沿路的码头和一些污染企业。

  在肉联小区开副食店的柯丰说,江边的老旧房子都是1978年至1982年之间建成的,现有的道路和出行条件都很糟糕。他建议早日开建沿江大道,多学习武汉的经验,附带建设人行天桥,实现人车分流,为周边居民出行提供便利。

  

  2人反对

  在上窑附近开小餐馆的黄胜认为,黄石大道和规划中的沿江大道相隔太近,而现在急需解决的是把江滩改造成市民的休闲观光去处,而不是劳神费力建沿江大道。

  居住在黄石花湖的私营业主龙欢不赞成建设沿江大道。理由是浪费财力物力。认为沿江开发应该多考虑不同年龄层次市民的休闲需求,将沿江地块打造成休闲旅游的景观地带。

  企事业单位员工(共采访21人) 

  18人支持

  23岁的公务员刘莹家住黄石港,在西塞山区政府上班。她觉得中窑经常发生拥堵,修建沿江大道有利于改善环境,并希望能把沿江大道打造成生态观光带。

  56岁的吴全明是黄石本地人,从事教育职业多年。对于沿江大道的建设,他表示非常赞同,“贯穿市区的黄石大道已经是在超负荷运行,不能再满足城区的交通需求,沿江大道的建设可以从根本上缓解这个问题,同时,对于沿江一带的棚户区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也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43岁的市政协委员陈敬民积极支持建设沿江大道。认为此举不但能提升城市形象;减少市区交通堵塞压力,而且还能让沿线的一些污染企业和码头得以搬迁,改善城区空气质量。

  64岁的民建会员丁明星说,开发和建设沿江大道是美化城市环境,优化黄石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希望沿江大道的建设能冲破重重阻力,早日规划立项施工。

  2012年,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尹发能通过实地调研,撰写并发表了论文《黄石市沿江大道建设初探》。尹发能认为,“黄石应努力向着商贸型、港口型城市发展,而沿江大道对于这种城市职能的实现有着重要作用。”尹发能说,“从长远来看,黄石沿江大道可以继续向南延伸,连通沿江的黄颡口、富池等沿江工业重镇,再配套建设几条横向公路,以线带面促进整个黄石的整体发展。”

  43岁的机关工作人员李华峰认为,修建一条沿江大道十分迫切。修这条路不仅没有投资风险,而且有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因为沿江道路的经济发展必须开发利用长江岸线,无论是修造船工业、用水大的工业,还是港口项目都必须临江建设,都需要这样一条道路。

  3人反对

  43岁的周红权是黄石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投资经理,他认为不要建设沿江大道,而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开发区建设中去。如果继续以沿江地带开发为主,投入大,效率低。

  45岁的汪彩英在医院工作,她表示,如果沿江大道能建成景观大道,供市民观赏沿江风光,可以接受。但如果纯粹是用来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觉得没必要,沿江大道只要一通车,空气污染等问题不可避免,也会影响市民在江滩公园的休闲环境。

  网友(20位) 

  14人支持

  网友“南飞雁”:黄石作为沿江城市,没有沿江大道是很糟糕的事。无论是从城市市政建设、城市要素和功能的合理布局,还是畅通交通等各方面,都是关系到黄石经济和人文发展及提升的重要举措。

  网友“黄石是我家”:认为老城区仅有黄石大道、湖滨大道等主干道,已经不堪重负。而且西塞山区仅有黄石大道一条“咽喉之路”,很难适应未来城市发展。建设好沿江大道,加强顶层设计,可以将旅游景观、港口功能、民生所需一并综合考虑。

  网友“BOP52888”:沿江大道是黄石打开建设鄂东特大城市的关键通道。同时长江经济带的开发也迫切需要一条快速通道,希望黄石能够向宜昌、襄阳学习,建设环城快速通道,真正迈开大城市建设的步伐。

  网友“每天快乐过”:建设沿江大道对黄石的交通,环境等各方面都是一个质的飞跃。就如武汉在建地铁一样,难道没有困难与阻力吗?但还是要建,为什么?这是对一座城市发展负责任的表现。

  网友“真功夫时代”:通过沿江大道的建设,可以优化城市交通网,减轻城市的交通压力。从黄石长远发展来看,沿江大道的建设符合黄石市发展战略要求,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网友“执念莫相言”:黄石沿江大道可以参考武汉汉口沿江大道,路在防洪堤里面,防洪堤可以修建成望江、休闲广场。

  

  3人反对

  网友“东想西说”:沿江大道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有限。以工人文化宫为圆心的四面建设的购物中心一旦起来,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将更大。

  网友“黄石关注”:建设沿江大道应先将沿线铁路拆除,港口搬迁后再考虑,真不希望沿江大道草率上马,留下遗憾和城市建设的伤痛。

  

  3人谨慎

  “马加力”:建沿江大道是好事,但是一定要进行前期细致规划方可开建。“不整治沿江码头,不禁止大货车通行,建沿江大道只会使城市环境越来越差,花钱办不了好事。”

  网友“板凳”则担忧:沿江大道建设虽然能缓解城区交通压力,但是人多了、车多了,会不会对沿江环境造成影响?

  本报记者:廖巍巍 霍群珍

  侯 娜 张友财 陈 珉

  王若梦 董 浩 张 瑾

  彭莹羿 向 征 王 璐

  综合报道